您的位置 : 五四好书网 > 资讯 小佳林格什么小说 小佳林格全文免费阅读

小佳林格什么小说 小佳林格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2022-05-07 17:16:58编辑:曼文

小佳林格是作者鲁鹏程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书中小佳林格的情节表达的淋淋尽致,婚恋生活类的小说还写的如此之好,超棒!当孩子出现厌学、贪玩、偏科、不爱写作业、惧怕答案等情况时,妈妈责骂、训斥、给孩子找家教补习,这些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大的。妈妈只有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并且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才能真正爱上学习,成为学习的高手!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我发现习惯真的很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免费试读

  

  如今很多父母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孩子报补习班、聘请家教,但收效甚微。问题就在于我们只注重了让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却忽略了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明了一种学习态度,也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孩子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1.快走,蚂蚁搬家有什么好看的?——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把孩子的观察比作蜜蜂采蜜的话,那么思维等心理活动就是将花粉酿成蜂蜜的一个过程。可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吸收知识的能力都会受到限制。

  晚饭后,7岁的强强和妈妈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走着走着,强强的视线一下被墙角下的3只蚂蚁吸引住了,它们正在费力地搬运一块儿体积比它们大几十倍的饼干渣。强强感到十分好奇,于是蹲下身仔细观察起来,边看边问:“妈妈,这些蚂蚁是怎么做到的?”

  站在一旁的妈妈显得略微有些不耐烦:“快走吧,蚂蚁搬家有什么好看的?”可是,强强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仍然继续观看。这时,妈妈大声说道:“你不走,我可走了啊!”眼看着妈妈就要生气了,强强才勉强站起身,极其不情愿地跟着妈妈走了。

  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在观察活动中慢慢发展起来的,蚂蚁托运食物在我们看来早已习以为常,可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件新鲜事儿。如果我们因为自己不耐烦,就制止孩子观察,那么无疑导致他失去了一次增长知识的好机会。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就终止或者打扰孩子的观察行为,相反要引导他有目的地观察,让他在观察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这样他的观察才更有意义。

▲ 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

  蚂蚁是训练孩子观察能力的好“教材”。它们有组织、有纪律,分工也极其精细,每只蚂蚁各尽其责,虽然个子小,但是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蚂蚁出没的地方,我们不妨放一些馒头渣、饼干渣之类的食物,然后和孩子一起耐心地观察蚂蚁们是如何通力合作,把食物搬进自己巢穴的过程。此外,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养花或者养鱼、乌龟等其他小动物,让他悉心照料它们的同时,也鼓励他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

▲ 用游戏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观察图片、卡通玩具、积木等道具训练他的观察能力。比如,将一堆不一样形状的积木倒在地板上,让孩子按照积木的形状或者颜色进行分类。我们也可以用两张相似的图片,让孩子找出哪些地方不一样。这样不仅训练了他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他归纳总结的能力,使他变得更加细心起来。

▲ 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观察

  一般孩子的观察活动带有很大的无意性,目的也往往不明确。他们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只关心自己好奇的那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的视线,鼓励他全面地观察。比如,要求孩子看图说话,我们可以在一旁引导他,图中画了什么东西?是什么时间?大家都在干什么?是什么表情?等等。在我们的引导下,他也就渐渐掌握了观察的要素,并以这些问题为线索,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了,其观察能力也就得到相应地提升了。

▲ 教孩子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活动,一般来说其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照事物出现的时间,由先到后进行观察;二,按照事物所处的空间,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进行观察;三,按照事物的外部特征,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进行观察。在引导孩子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慢慢把这些方法教给他,同时引导孩子提问,并让他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在观察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记录观察日记,以此加深他的记忆。

32.孩子,坐正了,别歪啊!——教孩子注意坐姿、用眼等小细节

  

  “手里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是孩子从小就被教的正确的坐姿。可是看看现在的孩子,只顾着努力地学习,早就把正确的坐姿抛在脑后了。结果斜视、弱视、近视、驼背等现象在孩子中间越来越普遍。

  明明刚刚上5年级,就戴上了厚厚的眼睛,而且走路或者站立的时候,还略微有些驼背。而造成他驼背和近视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错误的坐姿。每次写作业的时候,他都驼着背,离书本很近,恨不得一头“扎”进书本里。有时候坐累了,他则干脆左臂搭在桌子上,头枕在上面看书。时间久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现在,妈妈开始注意纠正明明的坐姿,在他驼背的时候,会轻轻地拍拍他的背,提醒他坐直;当他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很近时,妈妈会在一旁提醒“眼睛”,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离书本太近了,并主动把头抬高。渐渐地,他错误的写字姿势慢慢被纠正过来了。

  有的孩子学习时,喜欢侧着身体,一只手写字,另一只手不压着书本,反而托着下巴,支撑着头;还有的孩子身体喜欢贴着桌子,整个人就像没了骨头,摊在了桌子上;还有的孩子坐着时喜欢翘着二郎腿或者把腿叉得很开。而这些都是典型的不正确的坐姿。

  由于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其骨骼发育还不完全,长期保持这种不正确的坐姿会导致他的脊柱变形,严重的话还可能影响他胸廓的发育,驼背就是一个最常见的表现。同时,不正确的坐姿还会引起孩子视力下降,导致他小小的年纪就戴上厚厚的眼镜。

  相信每位父母都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自己的孩子身上。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坐姿,使他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

▲ 教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

  孩子学习时,应该保持以下正确的坐姿:身体略微后仰或者与地面垂直,不要过度前行,后背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S”型,这样的曲线形脊柱可以起到缓冲器的作用,更好地支持身体的重量。手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起到缓解来自肩部的垂力。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不可悬空摇晃,膝盖的弯曲度应该在85°—110°的范围内。

  当孩子写作业时,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即:身体与桌面保持一拳的距离,抬头挺胸,防止驼背;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手指和笔尖保持一寸的距离,以防止眼睛斜视或者脊柱侧弯。当孩子做到以上几点,基本就可以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了。

▲ 纠正孩子错误的坐姿

  针对孩子翘二郎腿、弯曲着身体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等错误的姿势,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给他讲解这些不良姿势的危害,会给身体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当他知道这些危害后,可能偶尔还会不经意地做出这些动作来。这时,我们就不要再喋喋不休地给他讲解危害了,否则造成孩子的反感情绪。我们只需要轻轻拍他的背或者用简短的语言“背”、“眼睛”等提醒他,他就会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姿势了。

▲ 不要让孩子坐得太久

  不管孩子的坐姿正确与否,我们都要提醒孩子坐时间长了,要适当地休息一下。因为长时间坐着会使他体内携氧血液量减少,引起他的肌肉酸痛、僵硬、萎缩,当肌肉疲劳了,就不足以支撑他的身体,所以趴在桌子上、一只手支撑头部等各种现象就出现了。所以当孩子学习久了,我们一定要提醒他酌情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或者站起来活动一下,做做后伸、左右旋转腰部等动作,或者外出走动走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再投入到学习中去。

▲ 调节桌椅的高度

  一般来说,孩子学习的桌椅一般以背靠并带扶手的椅子为佳,以便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且椅面不要太软,否则影响他的骨骼发育。同时,在为孩子选择桌椅时,最好选择可调节高度的,这样随着孩子身高的增长,我们可以随时把桌椅调节到一个合适的比例。

  如果孩子的椅子过高,我们可以在椅子下面放一个小板凳,以保证孩子的双脚平稳地放置在上面。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灯光,不要太暗,也不要太亮,最好选择保护视力型的台灯。

33.妈妈,我再玩一会儿,就一会儿!——让孩子远离学习拖沓的坏毛病

  

  孩子上学后,令我们父母操心的事也随之而来了。孩子学习主动性差,写作业拖拖拉拉,学习效率低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很棘手的一个难题。

  同同上2年级,学习一直不主动,不仅上课思想不集中,放学后还不知道主动写作业,每次都等看完动画片或者玩够了才想起作业这回事来。有时,妈妈也会催他:“快去写作业。”而他每次的回答都是:“妈妈,我再玩一会儿,就一会儿。”听到儿子的回答,妈妈也就不再催他。可是他“这一会儿”有时是半个小时,有时一下就是1个小时。结果经常看见同同晚上10:00多了还在台灯下赶作业。为此,妈妈又心疼又头疼。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玩得正专心或者看电视看得正投入时,如果我们催促他去学习,只会换来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觉得我们很烦,不服气地走开了;另一种则是搪塞我们“再玩一会儿”、“再看一会儿”,可是他所谓的“一会儿”可能是1个小时,也可能是2个小时。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孩子虽然去学习了,可是带着怨气,很显然一定学不进去,当然也就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了;而第二种结果同样没有起到让孩子学习的目的,相反只会令他变得更加拖拉起来。

  那么针对孩子学习拖拉的毛病,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一种态度,使用什么方法纠正他呢?

▲ 加强孩子的时间概念

  当孩子因为贪玩或者看电视忘记了写作业的时候,我们要提醒他:“快去写作业了。”如果这个时候他意犹未尽,用“我再玩一会儿,就一会儿”诸如此类的回答搪塞我们,我们可不要轻易就上了他的当,相反我们给他灌输时间的概念,让他到了时间就去学习。

  周末,8岁的婷婷正在电脑前上网,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别玩了,快去学习。”婷婷答应了一声,可是仍旧坐在电脑桌前。这时,妈妈指着电脑屏幕的右下方,说:“看看,现在几点?”“9:25。”婷婷回答道。“好。”妈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玩到9:35准时关电脑去学习。”只见婷婷点了点头。

  一会儿,10分钟过去了,妈妈走到婷婷身边,问:“几点了?”婷婷看了看屏幕上的时间,一看9:35了,冲着妈妈吐了吐舌头,自觉地把电脑关上,写作业去了。

  妈妈看到婷婷玩电脑,并没有马上制止她,要她去学习,而是给了她缓冲的时间,规定她再玩10分钟。她的做法做到了尊重女儿,所以很容易赢得女儿的配合,这种法值得我们每一位妈妈好好学习。

  当然,在使用这个方法时,孩子可能会和我们讨价还价,比如要求他再玩10分钟,时间到了,他可能要求再玩10分钟,这个时候我们可不能轻易妥协,否则这个方法就起不到纠正他拖沓坏毛病的作用了。

▲ 让孩子承担拖沓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催促孩子多次之后,他仍旧继续玩,不去写作业。这时,我们就不要再继续唠叨了,相反可以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让他尝一尝拖沓的后果。他可能会因为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被老师训斥;也很可能晚上睡觉前才想起作业还没有做完,而着急地“挑灯夜读”,或者第二天早起赶作业。不管怎样,当孩子尝到拖沓带来的后果后,他也就不再会因为贪玩而忘记写作业了。

  当然,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我们提前给孩子讲过做作业拖沓的危害,也提醒过他及时做作业,这样当他尝到“苦果”时才不会怨我们没有事先提醒他。

▲ 和孩子一起制定写作业的规矩

  让孩子远离学习拖沓的坏毛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和孩子一起制定好学习的规矩,比如,放学第一件事是写作业,写完作业才能玩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学习的时候要专心,不能边看电视边学,也不能边吃零食边学,更不能边听音乐或者听广播边学习。如果孩子能做到这一点,他拖沓的坏毛病也就能慢慢被纠正了。

34.我没问题,所以我不举手!——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积极回答

  

  积极举手发言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的注意力,同时对培养他的自信心也有一定的好处。但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很积极。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或者胆子比较小,即使知道答案也很少举手发言。

  9岁的晨晨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偶尔被老师点到时,她也总是扭扭捏捏的,说话声音特别小。老师也曾和妈妈反应过晨晨的这个问题,但是妈妈没有太在意。

  一天,妈妈帮晨晨复习功课,复习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晨晨说道:“白天老师讲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没弄明白。”

  “不明白你怎么不问呢?”妈妈疑惑地问道。

  “其他同学都明白了,就我一个人不明白,多丢人啊。”晨晨小声说道。

  这下,妈妈才明白女儿不爱回答问题的真正原因。沉默了一下之后,妈妈摸着晨晨的头说:“在课堂上,学生的任务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都弄明白,并不存在丢不丢人的问题。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大胆提问,这样老师才知道学生们哪个地方没有弄明白。”

  晨晨听了,点了点头。

  妈妈继续说道:“上课的时候也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说对了说明这个地方你理解得很好,说错了也不怕,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你的错误,进而把正确的思想传达出来。”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互动的一个机会,通过提问,老师可以清楚地把握学生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如果孩子都抱有和晨晨一样的想法,害怕在课堂上说错,害怕丢人,那么课堂无疑就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很有限了。

  因此,对于孩子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同时鼓励他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充分和老师互动起来。

▲ 鼓励孩子举手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某一个问题时,有一部分孩子没有举手的习惯,相反喜欢在私底下你一言我一语地乱嚷嚷,结果导致课堂秩序非常混乱。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慢慢培养孩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在课堂上,不可以随便乱发言,要想说话,必须举手,得到老师的许可后,才可以说。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 告诉孩子积极发言的意义

  我们要告诉孩子,发言是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好机会,说得不对或者不好也没关系,至少证明自己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了。而且如果说错了,老师还会针对我们的错误进行讲解,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错误到底在哪里。下次思考问题的时候,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让孩子谨记回答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有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声音就像“蚊子叫”一样,小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也有的孩子站着的时候,身体七扭八歪,要么倚靠在桌子上,要么一条腿弯曲着站着。事实上,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要告诉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身体要站直,两臂自然下垂,声音要洪亮,至少让班级中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听清楚,这才是正确的回答问题的方法。

▲ 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

  有些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是,他对老师的问题没有任何思路,于是就干脆等着老师说出答案,也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做法,暂且先不论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但是如果孩子认真倾听的话,往往能给他一些启发,帮他拓宽思维。而在这种启发中,他就有可能迸射出新的想法和观点来。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当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路时,不妨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在他们的回答中拓宽思维,积极思考。

▲ 积极向老师提问

  在课堂上,有时候,老师讲完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喜欢问同学:“这个地方明白了没有?”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没有白,我们就要鼓励他勇敢地举手提问,告诉老师自己哪里还没有弄明白。如果老师没有这样问,孩子也可以主动举手,提问老师。

  当然,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把疑问记录下来,等到下课后,再专门向老师请教,从而不影响老师的讲课进度。

35.我渴了!我要吃东西!我要……——培养孩子的耐性,让他“坐得住”

  

  一位妈妈提到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上课时很不专心,做事情也没耐性,简直急死我了。”的确,缺乏耐性是如今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分神。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纵容他的行为,让他随心所欲,久而久之,他也就养成“坐不住”的坏毛病了。

  9岁的家兴上课注意力非常差,总是“坐不住”,小动作特别多,一会儿抠抠手,一会儿挠挠头,还时不时地和身边的同学说话,影响他人听讲。为此,老师没少批评他。

  回到家后,家兴更加放肆了,做作业的时候还没做几分钟,不是削铅笔就是上厕所,有时还以口渴为借口,跑到客厅里玩一会儿。总之,他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干点别的事情。结果他的作业总是做得很慢,有时到晚上10:00多了才能做完。结果导致他第二天睡不够、赖床,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像家兴一样“坐不住”的孩子绝对不在少数,尤其是上课“坐不住”,会直接导致他听讲“听不进”,而“听不进”又直接导致他“学不会”。可见,缺乏耐性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是学习成绩比较低。

  此外,做事散漫、有始无终,自我控制能力差,适应性差等也是孩子缺乏耐性的表现。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性,使他学会克制自己懒散的行为。

▲ 和孩子“约法三章”

  当孩子玩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可是一学习,什么口渴、肚子饿、上厕所、削铅笔等等事情就全出来了。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做作业的前,要把准备工作都做好,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是否都准备齐全;提前准备好一杯水,放在书桌上;要去厕所的话也要提前去,不要在学习过程中跑来跑去。当我们对孩子作出这样的规定时,他也就不会有“投机取巧”的想法了。

▲ 逐渐纠正孩子的不良倾向

  当孩子学习时,如果频繁地上厕所、喝水,这就说明他在有意地拖延时间,能玩一会儿是一会儿。这时,我们不要急躁,也不要批评他,而是要逐步纠正他的不良倾向。比如,第一天,孩子学习1个小时,中途打断了4次;第二天,我们就要把次数控制在3次。当他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把时间控制到2次……以此逐渐延长他学习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进步,我们一定要及时鼓励。

▲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性

  在孩子学习之余,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耐性。比如,平时,我们可以抽时间来,给孩子讲故事,故事的长度可以一天天增加,以此延长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磨练他的耐性。此外,像玩沙、玩水等活动,都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沉浸在其中,从而培养他的耐性。

▲ 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下

  一位妈妈陪着刚上1年级的儿子学习,刚学了15分钟,儿子就已经提出了两次上厕所的要求。这一次,儿子又提出了上厕所的要求。这时,妈妈已经看出了儿子有些“坐不住”了。于是,她鼓励儿子说:“妈妈知道你想去厕所,不过你还能坚持一下吗?咱们写完这一行字再去。”看到妈妈鼓励的眼神,儿子低下头,又写了起来,写着写着,他逐渐忘了要去厕所这件事,最后直到作业都写完了,他也没想起去厕所这件事。

  孩子耐性差,记忆力也差,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所以案例中的男孩才会忘记自己要去厕所这件事。其实,有的时候,孩子的耐性就是在我们的鼓励声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鼓励他坚持一下,引导他克服散漫的情绪,他也就很容易就坚持下来了。因此,平时,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坚持一下,引导他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6.书桌好乱,但我不想收拾!——教孩子保持书桌整洁、物品摆放有条理

  

  儒家经典《弟子规》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意思是,放置书籍的地方要固定,书籍看完之后要放回原处,不可随意摆放。其实,这就是规矩。可是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书摆得到处都是不说,书桌上还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9岁的素素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再玩。但是她也有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不会整理书桌,书桌上不仅有学习用具,像悠悠球、毽子、手套等其他东西也都放在上面。

  一天放学后,素素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开始学习了。可是学着学着,有一个地方写错了。于是,她翻遍了铅笔盒、书包、桌子上等等很多地方,都没有发现橡皮的踪影。最后,竟然在一本书里发现了它。正在欣喜之余,她刚想用橡皮把刚才错误的地方擦掉,却发现桌子已经被自己翻得乱七八糟,作业本又不知道被自己翻哪去了,于是她又开始找作业本。这么一番折腾后,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最后她因为拖延了完成作业的时间,心爱的动画片也没有看成。

  素素因为没有有条理地摆放学习物品,导致自己用橡皮的时候找不到了,而为了找橡皮,又拖延了学习的时间,最后没有看成动画片。其实,像素素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因为书桌很乱,要用某件用品时找不到,不用的时候却出现了。结果他们不得不中断学习,先去找东西,而这个过程就分散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可见,物品随处乱放的坏习惯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让孩子养成书桌整洁、物品摆放有条理的好习惯和学习成绩是同等重要的,当他养成这个好习惯,学习态度自然也就端正了,也就能有效地减少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了。

▲ 物品摆放要相对固定

  我们要告诉孩子,书桌上只能放置与学习相关的用品,而玩具或者其他东西一概都不能放在上面。同时,我们还要和孩子商量好,学习用品不可以随手乱放,而是应该给每样东西寻找或者制作一个固定的“家”。比如,常用的书本要竖着摆放在靠墙的位置,取书的时候书名可以一目了然;经常用的画笔不可以散放在桌子上,可以给它们制作一个笔筒,这样看起来才更整齐……

▲ 不代替孩子整理书桌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妈妈一边抱怨孩子的书桌乱七八糟,一边忙着收拾,孩子则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妈妈的训斥。训斥结束了,桌子也收拾好了,然后孩子很自觉地坐在书桌前写起作业来。事实上,我们的这种抱怨是没用的,如果我们总是代替孩子整理书桌,那么他就永远没有动手的机会。我们只有把这种能力教给他,他才能慢慢地学会自己整理书桌。最开始,我们可以演示一遍给孩子看,边演示边告诉他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哪里,然后试着让他自己亲手操作一番。这样一次两次下来之后,他也就学会如何整理书桌了。

▲ 让孩子养成收拾书桌的好习惯

  孩子每次学习完之后,都应该把东西都分类放回原处,养成主动收拾书桌的习惯。比如,用完的书本要放回书架上,用完的学习用具放回笔袋内。收拾完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按照课程表,把第二天需要带的书本和学习用具整理好,放到书包里。这样不仅能保持书桌的整洁,还能防止他丢三落四,忘记带某种学习用品的情况发生。

▲ 表扬孩子的劳动成果

  周末,一位妈妈本来想让女儿写作业,可是看到书桌乱七八糟,就先让女儿收拾书桌。女儿很听话,便开始认真地收拾起来,从桌上到桌下,从书包到书柜,她都不厌其烦地一点点收拾。同时,妈妈还在旁边不断地表扬她的劳动成果。结果女儿越干越来劲,最后不仅把书桌收拾得很干净,连整个书房都收拾得规规矩矩的。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女儿喜不自禁,很有成就感。

  偶尔让孩子收拾书桌很容易,但要让他养成每天都收拾书桌的习惯,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监督他,及时表扬他的劳动成果,使他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这样他的好习惯才能在我们的鼓励之下慢慢养成。因此,当看到孩子主动收拾书桌时,或者看到他的桌子很整洁时,我们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声,适时地给他鼓励。

37.我怎么就发现不了问题呢?——培养孩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确,发现问题在先,解决问题在后,如果孩子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他的知识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

  而像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纸上谈兵不过是在有限的知识结构下增长孩子的知识罢了。而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就要培养他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检验孩子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过程,其中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等思维活动。可见,他的问题越多,越能激发出他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他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就会变得越强。当他真正学会学习了,也就基本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了。

  可是对有些孩子来说,主动提出问题太困难了,还不如由我们直接提出问题,让他来回答呢?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他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 不要忽略孩子的问题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是他每次发现问题之后,都被我们取笑或者忽略,比如,像“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鱼会流眼泪吗”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也不知道如何作答,所以干脆不予理睬。事实上,对于孩子的问题,不管幼稚与否,还是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都要对他善于发现问题,勇敢提出问题的表现予以表扬和肯定,这样他提问题的兴趣才会越来越高。

▲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或者直接从我们这里得到标准的答案。这时,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地就给出明确的答案,否则会助长孩子对我们的依赖性。相反,我们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收音机突然不响了,我们可以鼓励他检验一下电池是否没电了,或者信号是否受到干扰了。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会慢慢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如果孩子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教给他查阅资料的方法,让他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 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

  当孩子主动向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可以和他一起进行相关的讨论,引导他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然既然是讨论问题,就不光是孩子主动向我们提问,我们也可以向他提问,引导他的思路,开拓他的思维,使他的大脑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以此锻炼他的思考能力。

▲ 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

  如果孩子每天都闷在家里,经常对着书本或者电视,他知识和认识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大自然是陶冶孩子心灵的好地方,也总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灵感,哪怕一只螳螂、一个蝉壳、一块形状怪异的石头都能引发孩子很多问题。因此,在寒暑假或者节假日期间,我们不妨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走一走,让他尽情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像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地方也能拓宽孩子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进而引发他新的思考。因此,我们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这些地方。

  

38.雪化了以后就是春天!——重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不要扼杀

  

  2009年,某教育机构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我们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第一名,可是想象力却排倒数第一。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到底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在2年级的语文测试中,老师出了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有一名学生从小就喜欢看童话,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看到这个答案后,老师毫不客气地在卷子上打了一个鲜红的“×”。原因是与标准答案不符,标准答案应该是“雪化了是水”。

  看到这一幕,我们不仅要感叹孩子的回答简直太有想象力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惋惜,这么有创意的答案怎么换来了老师的一个“×”呢?难道非要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吗?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有时候就是在我们的“标准答案”下被扼杀住了。

  在一期关于“儿童益智”类的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空?”“小猫为什么要洗脸”……有一个孩子回答:“气球飞上天空是去找小鸟。”“小猫没有抓住老鼠,非常伤心,哭花了脸,所以要洗脸。”本来孩子的答案很有创意,可是主持人却说:“回答错误。”接着公布正确答案:“因为气球里装的是氢气,氢气比空气的密度小……”

  如果单从让孩子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主持人的回答无可非议,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幻想和童真,我们就忍心打击他的创造性思维吗?那到底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更重要?还是让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呢?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让孩子学到知识,又能保护好他的想象力,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答案

  对于孩子有创意的想法,我们不可以直接说:“错。”因为这样会打击孩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反,我们可以这样说:“嗯,想法很有创意,不过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想法。”以此激励孩子更进一步地思考。当他再一次作出回答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嗯,已经离标准答案很近了,再好好想一下。”总之,我们的回答一定要以激发孩子积极思考问题为出发点,不要轻易扼杀他的想象力。

  同时,在给出标准答案之前,我们也要肯定孩子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这样才能既保护她的想象力,又让他掌握一定的知识。

▲ 鼓励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拓宽思维,让他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必搞“标准答案”。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做游戏,用笔画一个圆,问他“这是什么”,其答案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我们和孩子可以一人说一个答案,以此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他的想象力。或者看到某一样陌生的东西,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测这件东西是什么,有哪些用途……

  此外,在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我们也要鼓励他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 不斥责孩子的“胡说八道”

  一个女孩和妈妈一起散步,指着路边上被抛弃的长满绿毛的胡萝卜说:“妈妈,您看,胡萝卜戴绿帽子了。”听了女儿的话,妈妈大概觉得“戴绿帽子”不是什么好词,赶紧望了望周围的人,然后凶巴巴地对女儿说:“什么绿帽子,下次不许这么说了啊!”女儿觉得很诧异,妈妈怎么突然变脸了,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把长了绿毛的胡萝卜比作戴了绿色的帽子,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实际上,在孩子的内心中,并没有好坏之分,他只是把好奇的东西将熟知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已。但是我们却总是带着成人的评价和感***彩看待孩子的比喻,在无意中就剥夺了他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因此,在面对孩子有创意的说法时,我们千万不要斥责或者嘲笑他,以免折伤了他想象的翅膀。

  

39.妈妈,我发现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习惯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它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孩子勇于创新、热爱创造的精神,使他养成创新的习惯。

  有一个上6年级的男孩,经常观察别人修自行车,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问题”。他发现修自行车需要很多工具,一会儿换扳手,一会儿又换改锥,这样换来换去很浪费时间。有时,找不到某一样工具时,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找。

  于是,这个男孩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工具整合到一起呢?”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一把多功能修理自行车专用扳手就成功问世了。

  从这个男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创新想法大多来源于生活,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实在值得我们鼓励。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具有这样的思维习惯,有一些孩子思维不够敏捷,思考问题总有局限性,喜欢钻牛角尖,而这种思维方式就不利于他的创新习惯的培养,那么是什么限制住了孩子思维的发展呢?

  有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非常妥当,从来不用孩子自己去考虑,这种做法就很容易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的确,如果凡事都被别人安排好了,或者总是墨守成规,按照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相信学习的乐趣也会少很多。

  因此,不管是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还是为了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要培养他独立思考的习惯,尽量给他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 允许孩子“恣意妄为”

  在孩子的小脑袋瓜儿里,没有既定的规则,他的想法天马行空,有很多创造的空间。比如,用气球盛水,用小筛子盛水,观察水从小孔中漏出;把小船模型按进水里,或者拿着它用力拍打水面;把手伸进水龙头,让水花四处喷射……这时,我们不必急着制止他的行为,而是要多给他一些自由,只要保证他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就可以了。

▲ 不要急着给孩子太多的指导

  孩子的思想因为没有固定的规则,所以他会想方设法玩出各种花样。而当他出现明显的错误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马上纠正他。比如,他在纸上画一个绿色的太阳,黄色的天空。我们会马上告诉他,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天空是蓝色的,更有甚者会呵斥他一顿:“太阳怎么能是绿色的,天空怎么会是黄色的,乱画。”

  类似于这样的指导和苛责就很容易把他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之中,使他形成思维定式,而懒于思考其他方案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急着否定他,而是多给他一些鼓励:“绿色的太阳和黄色的天空搭配在一起很好看”,以此鼓励他有创意的做法。

▲ 呵护孩子所有的思维火花

  课堂上,老师问:“一个放满冰块的杯子,外壁不断出现水珠,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因为冰块融化溢出来了。”有的同学回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杯子凝结。”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因为装满了冰块,杯子在‘冒冷汗’。”

  听到这些回答,我们可能会嘲笑最后一种说法,甚至直接否定他。其实,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思维火花中激发出来的。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我们就要呵护好他所有的有创意的想法。

▲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

  面对一个难题,我们正常的思维是使用一种解题方法。但有时,一个问题不止有一种方法,这时我们就要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让他做到一题多解,以此发散孩子的思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启发孩子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习惯模式,不让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40.蓝蓝的天上没有星星!——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的确,多疑好问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前提,孩子没有疑问也就谈不上进步,更不容易增长知识。仔细观察世界上大多数科学家和发明家,在他们身上,我们都会发现一种质疑精神。因为只有勇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找出毛病,并有新的发现。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思多问,培养他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小达放学回家后,兴奋地说:“爸爸,我今天在课堂上给老师挑出了一处错误。”爸爸听后,吓了一跳,赶紧问他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解***战争的时候,把时间说错了。于是,小达大胆举手,当场质疑老师。然后,老师虚心接受了小达的建议,迅速改了过来。

  听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后,爸爸有些担心,担心儿子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挑老师的错,会令老师很尴尬。最后,他告诉儿子,下次不要在公开场合指出挑老师的错误了。

  很多父母都存在和小达爸爸一样的想法,认为孩子当场质疑老师,会令老师很难堪。实际上,我们的这种想法多虑了。很多老师觉得孩子的这种质疑很正常,而且现在书本上也经常会出现错误,所以适度的质疑是应该的。而且在质疑之下,孩子才能更快、更系统地获取知识。因此,当孩子主动向我们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鼓励他的行为,保护他敢于质疑的精神。那么,具体来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质疑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呢?

▲ 不让孩子轻易听信别人的说法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探索,我们要告诉孩子,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敢于质疑,不能轻易就听信了别人的说法。

  一个女孩听说这样一条理论,如果把一条金鱼放在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然后把溢出来的水接到另一个缸子里,这溢出来的水和金鱼的体积应该是恰好相等的。女孩听说后不相信,便去问爸爸。而爸爸没有作出任何回答,只是笑了笑说:“你试一试就知道了。”最后,女孩果然亲自动手实验了一番,最后发现这条理论是正确的。

  其实,不管孩子的质疑正确与否,我们都要鼓励他的行为。同时,为了解决孩子心中的疑惑,我们要鼓励他亲自动手实验一番,这样才能加深他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他解决疑惑的能力。

▲ 鼓励孩子对书本进行质疑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科学理论是相对的,它具有先进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可能出现错别字,或者出现某一个公式写错了的情况。尤其是课外书,和教材相比,出现错误的概率要更高。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当对书本知识存在疑问时,要勇敢地向老师或者父母提出来。

▲ 不让孩子盲目服从于权威

  要想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能力,我们就要帮他克服老师至上、父母至上、书本至上、经验至上的陈旧理念,改变他被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权威不一定是真理,因为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老师,他们都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普通人,其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犯错的可能。所以,当对他们的观点或者说法存在疑问时,一定要勇于提问,这样才能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 质疑要注意方式和场合

  鼓励孩子勇于质疑、大胆提问并不是让他胡乱猜疑别人,也不是不分场合、不讲求方式地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委婉地指正他人的错误,或者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当老师在课堂上出现口误或者其他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应该礼貌性地举手,纠正他的错误,如果不确定老师说得对不对,可以等到下课之后,再私下请教老师,向他表明自己的观点。

41.下一次,我一定比现在更进步!——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好习惯

  

  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我们越是肯定孩子某些良好的行为,他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可见,我们的鼓励会促使孩子有更好的行为表现。但是如果孩子从外界得到的鼓励太多了,他就会慢慢养成依赖心理。

  上5年级的琳琳平时很喜欢听爸爸妈妈夸奖她的话,每次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后,她学习的劲头就非常高。可是如果爸爸妈妈长时间不夸她,她学习的兴趣就会低很多,成绩也会有所下降。所以爸爸妈妈总是有意识地多鼓励她。

  除了爸爸妈妈的表扬之外,琳琳还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一次老师表扬了琳琳的同桌,没有表扬她,结果她郁闷了好久。了解女儿的心理之后,妈妈主动和老师沟通了一番,说女儿自信心不够,需要多一些鼓励和表扬。老师也很配合,总有意识地多鼓励琳琳。

  可是一段时间后,因为一些原因,琳琳的班上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位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少表扬他们。结果琳琳因为长时间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

  为此,妈妈反省,都是自己平时太宠女儿了,使她无法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又不会自我激励,所以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的确,琳琳就是因为不会自我激励,所以总是依赖外界对她的赞扬和鼓励才能产生学习动力。事实上,我们给孩子再多的鼓励,都必须经过他消化后,才能在他内心深处转化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也就是说,事情最终的发展还是由内因——孩子本身的自我激励能力所决定的。

  一所学校曾对学生做过一项实验,结果发现不习惯于进行自我激励的孩子,其能力仅能发挥出20%左右,而能够进行自我激励的孩子,能力则可发挥出80%左右。可见,自我激励可以有效地开发出孩子的潜能,使他发挥出正常水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呢?

▲ 不让孩子随意否定自己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自己的短处暴露后,很容易就产生悲观的心理,然后盲目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引导他全面地看待自己,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这样他才不会总沉浸于负面评价中,并慢慢激励自己走出消极情绪。

▲ 让孩子给自己鼓气加油

  当孩子有良好的表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自我表扬;当他感到困倦、懈怠的时候,可以让他给自己打气加油。比如,当孩子做了一件错事主动承认错误时,我们让他进行自我表扬:“我能主动承认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或者懒惰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对自己说:“来吧,××,只剩下语文作业了,打起精神,一会儿就能把它做完。”当孩子做某件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让他对自己说:“××,你已经尽力了,你做了自己该做的,而且做得还不错,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 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为他提供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最终取得一定的成绩。

  上6年级的阳阳经常被老师夸奖心态好、不骄不躁,而这都要归功于妈妈教他的自我激励法。从他上3年级开始,每天早上醒来后,妈妈都要求他说3遍:“我是最棒的。”而且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当阳阳成绩不理想时,他会告诉自己:“下一次,我一定会进步的。”遇到挫折时,他会告诉自己:“要坚持。”总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他总能勇敢面对,并且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从阳阳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他勇敢地克服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不妨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能行”、“我可以”、“我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等等诸如此类的暗示。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定是正面的语言,比如,“我要慢慢放松”,而不是“我不会紧张的”;“我一定会成功的”,而不是“我不可能失败”;“这件事很容易”,而不是“这件事一点也不难”。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作者:鲁鹏程类型:都市状态:已完结

当孩子出现厌学、贪玩、偏科、不爱写作业、惧怕答案等情况时,妈妈责骂、训斥、给孩子找家教补习,这些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大的。妈妈只有培...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