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推荐好书《世界期待一个怎样的中国》

2018年04月12日 一本好书, 好书推荐 推荐好书《世界期待一个怎样的中国》已关闭评论 阅读 1,567 次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人类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口。一方面,美、英、意等西方国家问题频出,“西方之乱”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力量对世界的进步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下一步,世界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宣布:“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面对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下的种种“筑墙”行为,中国*好的应对之策便是全面深化改革,让国门更加开放。

世界也在期待中国。尤其是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当下,中国以积极的心态和举措“捍卫”和“拯救”全球化,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编辑推荐

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仅解决好了本国问题,也使中国模式和制度有了更大适用空间,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还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当西方的“秩序”“民主”等失灵后,重建一种新的秩序,走出人类新轨道,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期待。中国的稳定发展和不停探索,则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前言

中国对世界做了庄重承诺

全球化前景引发举世关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空前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瑞士达沃斯,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的首日宣布:“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

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面对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下的种种“筑墙”行为,中国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全面深化改革,让国门更加开放。

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质,就是让资本、商品、服务、人才等稀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全球化曾经历了20余年高歌猛进的过程,但近年来进程显著放缓,2016年更是严重受挫。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后,如真将竞选中提出的种种贸易保护主义主张付诸实施,将给全球化蒙上更大的阴影。

至2016年底,全球贸易增速已经连续第五年低于经济增速,而导致全球贸易放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主义举措以邻为壑,进而可能刺激其他国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引发贸易战;在一国内部,也极有可能加剧内部不平等,让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受到更大压力。这种短视行为,只能导致多输结局。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演讲中说,“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道理很是明了。

贸易保护主义泛起的根由之一,在于世界经济迟迟未能辟出一条新路。不过,全球化大趋势毕竟无可阻挡,不以什么人的意志为转移。反对者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全球化,可谓看对了病症,寻错了病因,更开不出妙手回春的药方。全球化当然有利有弊,但毕竟是利大于弊,在现实中更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当然,对于反全球化的呼声也不能充耳不闻,而应回应其合理诉求,特别要更公平地分配全球化收益,力避“中产阶级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生动说明了全球化对一个国家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邓小平曾说:“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入世”十余年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占比从1980年的0.92%增长至2015年的13.8%。如今,中国又正在崛起为海外投资大国,2016年一年的项目投资接近2000亿美元。习近平在达沃斯宣布,未来五年中国海外投资将达到7500亿美元。

当前美国新一届政府极有可能热衷于限制自由贸易,而全球化需要新的引领者,国内外不少人士寄望于中国。应该承认,中国欲承担这一责任,尚需付出诸多切实努力。中国需要加大产业开放力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并加快与多国的自由贸易谈判进展;重中之重是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水平。此外,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财富分配状况,结好社会安全网,让可能在未来遭受全球化冲击的群体不会感到孤立无助。

好在纵然有重重挑战,中国仍在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其中,针对服务业,重点放宽各类金融机构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会计审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电信、互联网、文化、教育等领域有序开放。这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次勇敢尝试,所涉多个领域在“入世”之初曾被精心保护。此轮开放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也契合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的再平衡。在各个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会使得行业效率更高,为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价格。扩大开放,绝不是屈从于外部压力的让步,而是完全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做出的慎重抉择。

扩大开放战略既定,关键在于执行。好文件得不到充分执行,是过往格外令人痛惜之事。《通知》已将任务分解到相关部委和省级政府,我们希望不久可以看到其实施细则,并在落实中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避免开放进程出现反复。

可以形象地说,改革开放历程构成了中国举国上下的一条学习曲线。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决策层和国民的谦逊好学态度曾给国际社会留下强烈印象,这股学习热情在中国“入世”前后达到高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中国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之时,特别需要警惕志得意满情绪。须知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该向先进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学之处不知凡几。在处理“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反倾销“替代国”等重大问题时,固然应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坚定维护自身权益,但也应注意化解民众中滋长的指向贸易伙伴的对立情绪,谨防将贸易问题过度政治化。只有心门开放,才有国门开放。践行中国对世界的承诺,进一步扩大开放,这是基本功。

精彩正文

中国塑造全球角色的时机到来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与尼加拉瓜和叙利亚一起,成为这一气候协定仅有的三个非参与国。美国的这一决定在其国内引发了激烈讨论,很多精英人士开始怀疑,后美国时代是否将比他们预想的更快到来。

一个曾以传播普世价值为神圣使命的大国,现在正在放弃其全球责任中的部分核心理念,这多少有些讽刺。

美国向来标榜其人口和思想的多样化,不过,现在美国却开始种族歧视,尤其是针对西班牙裔和穆斯林,还公开歧视女性。保证自由和开放的制度和体制是美国社会的基石,但这一基石似乎正在动摇。

总之一句话,美国正在抛弃其道德领导力。

美国当前的走向正让其越来越难以指责其他国家不遵守美国为他国划定的国际准则。而在不履行其自身责任的情况下,美国也将越来越难以要求其他国家做“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

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但却排放了全球15%的温室气体。印度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7%,但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排放总量中的比例却低于6%。美国向世界抱怨其负担过重,显然站不住脚。

如果美国不再能为全球提供独特的道德洞见和领导力,那么美国又能代表什么呢?当前世界亟须经济、政治和道德力量来帮助各国走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网络威胁及恐怖主义等带来的困局,更别提仍未走远的金融稳定威胁,美国却正从世界舞台撤退,而且不是悄悄地,而是以刺耳的“美国第一”的口号。

如果每个国家都践行这种公然鄙视全球合作和国际秩序的行为,世界将变成一个更糟糕的地方。人类过去在减贫、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将被逆转。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是中国站出来,为塑造新的全球秩序做出承诺及努力的恰当时机,正如美国在二战后那些年所做的那样,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避开聚光灯,悄悄地积累实力,快速实现现代化。

现在,即使中国不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承担全球性角色,躲避也已不再是一个可行选项。中国的体量已实在太大,不可能不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已从老虎成长为大象,正如俗话所说,“当两个大象打架,遭殃的是草地”。

中国经济的任何波动都很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震动。无论是两年前的股市异动还是一年前的资本流出,近年来这一情形已不止一次显现。今天,多数金融机构每天都会紧盯中国市场,留意中国的经济增速、债务比例,同时也密切关注中国发生的政治事件和社会动态。

“溢出效应”(spillover)这一词语对很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意思是中心国家的政策决定或金融波动会蔓延至海外,对其他国家造成重大影响。不过,“溢回效应”这一新近开始流行的概念或许更为有用,它指中心国家对外围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会反过来影响中心国家。

因此,即使在仅仅着眼、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中心国家也不能再忽视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如果中国不站出来,在世界范围内承担起维护和平稳定、维持开放局面的责任,全球秩序的维护将受到影响,最终无疑会伤及中国自己。中国是全球化的极大受益者,高度依赖一个繁荣、有活力的世界经济。

如果美国继续展现这种过度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信赖性,很多人或将加入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的队列,以更加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看待美国。在当下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正越来越受质疑之时,中国积极塑造其全球角色的时机已经到来。

中国无意卷入他国战争,对助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对抗也不感兴趣,但应该利用自身高储蓄率的资金优势,去帮助发展中国家对抗疾病,减少贫困。

中国还没有能力充当世界的银行家和保险人,为其他国家提供国际流动性和安全资产,帮助其他国家从金融紧张形势中走出来,但中国可以提供大量长期性投资和资本承诺。

中国从不想公然挑战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地位,但如今,曾经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美国也开始失去不少光泽,其以人类进步的名义在全球开展的不少行动,让不少国家从普遍支持转向公开异议。

美国打算从全球化进程中退场的同时,中国呼吁世界各国拥抱全球化。美国政府正准备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中退出,中国则正逐步加强其对绿色技术的投资和承诺。

“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合作新范式的旗帜性项目。通过为参与国提供领导力以及协调平台,中国可以让其他很多国家发掘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并朝弥合世界各国在基建方面的鸿沟这一共同目标前行。

一些国家可提供自然资源,另一些国家可提供物流能力、技术或资本。但是,如果没有一位“船长”来提供关键的投入,这一重要的全球发展及连通努力就不可能成为现实。换句话说,中国正创造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通过改善参与国的经济状况,来扩大其影响力。

中国要防止陷入跟美国一样的陷阱,即强调“美国第一,美国唯一”的行为准则。这一利己主义思维目光短浅,甚至还曾被美国自己谴责,长远来看对任何国家都没有好处。在信息技术和数字连通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通过退出全球化、拒绝开放来实现繁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走的都是一条韬光养晦的发展路径。过去这是正确的策略,因为那时中国还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需要现代化和工业化。现在中国仍需继续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中国人,但这一国内目标与促进全球和平繁荣这一更具全球视野的目标并不冲突。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是依靠其对外输出价值观、文化,以及独特的道德洞见等方式获得的。数千年来,中国借助自身的文明优势获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并维持了区域内的和平和秩序。当中国能通过发展成就和以身作则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时,自然不需要通过军事力量来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国的角色也从来都不是传教士,争取别人的尊重而非诉诸武力强制。

现在是时候思考如何定义中国的领导力了。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仍然有限,设定优先次序极为必要。通过主动塑造中国的领导力模式,使要谋之事与我们的价值观和目标相符,而不是被推着去执行和推进一些连我们自己都不认为可行的任务。

对一个将处世哲学和文明优势看得比物质富足更为重要的国家,中国应重新强化其道德责任感。这是该做之事,从长远看将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及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世纪难题。直到近年,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靠向美国,试图抑制中国崛起。“修昔底德陷阱”一词用来描述新兴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回应这种威胁的情景。纵观历史,16次这样的情景中有11次都以战争结束。

今天,“修昔底德陷阱”很可能被避免。关键在于中国能抓住这一机遇使自己获得长足的发展,并在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是提供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的全媒体集团,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网站、期刊、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