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才是读书的敌人
[摘要]朋友圈看似是一种媒介、一个平台,传递海量的信息,但因为它的社交属性和随之而来的商业利益,信息背后往往充斥着欲望、感官、拜金和利己。
之前国际读书日,我来到北京,参加一个大型读书活动,现场有不少激烈的、有趣的讨论。其中一个焦点,是关于纸质书和电子书。中信出版社的总编辑潘岳对我说,她是做纸质书的,十年前,就有人预言,电子书要超越纸质书,但她在“丧钟”的敲响下却平平安安过了十年,纸质书的市场在年年扩大。
她问我究竟怎么看?
这是时代的力量。随着中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投入和对知识的消费都在与日俱增。电子书区别纸质书,只是载体的不同,随着年轻一代形成新的阅读习惯,电子书将步步分流纸质书的市场,这是可以预见的趋势。换句话说,纸质书必定衰落,但就像电影问世了,话剧并不会消亡,我们的生活,仍然会有很多的场景需要纸质书。
我认为,当下对读书的忧虑大都剑指电子书,是指错了方向。当下纸质书、或者说国民阅读真正的敌人,不是电子书,而是朋友圈。
我的观察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的流行,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读书,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关于阅读的新问题,甚至是一场危机。
朋友圈是注意力的“岁月神偷”
问题源于微信综合症。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朋友圈。几分钟不看,就感觉自己和世界脱节。不断刷新的信息,意味着新的机会或威胁,对它作出及时的反应,可以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错觉一次次加强,造成一离开朋友圈就本能地焦虑、坐立不安。很多人入睡前最后一件事、起床第一件事,都是查看朋友圈。
朋友圈,已经占用了很多人大量的时间,它的信息量,会让人产生已经获取了足够知识的假象,这正是对于读书的最大威胁:因为朋友圈,很多人已经没有时间、也认为没有必要再去专门读书,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听到这里,很多人频频点头,还有人捧着手机会意地笑了。
问题是,朋友圈上大部分是信息,不是知识。更准确的说,朋友圈是一种信息消费。朋友圈看似是一种媒介、一个平台,传递海量的信息,但因为它的社交属性和随之而来的商业利益,信息背后往往充斥着欲望、感官、拜金和利己。也正因如此,信息本身会变得更加生动,从刷屏中,人们可以获得愉悦和刺激感。
这迎合了人类的天性。而且,和其他消费相比,信息消费大部分是免费的、不用花钱。人们可以无节制地消费。
但信息消耗的是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恰恰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顾此就会失彼。沉浸于朋友圈,客观上减少了思考、阅读和求知的时间。微信朋友圈的流行,还没有几年。我相信,多年以后猛回头,人们会感慨,朋友圈的信息,就是注意力的“岁月神偷”。
国民沉浸于朋友圈的信息消费,是从读书世界的集体沉沦。
知识越少,信息挤兑越明显
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有因果关系的、具备内在逻辑和结构的信息,信息要经思考才能“兑现”为知识。朋友圈在不断地刷新,随着手指划过屏幕,大量的信息涌向脑部,就像银行发生兑现危机,大家一拥而上、反而谁也没有办法拿到钱一样,知识无法从信息中兑现。这就是朋友圈的“挤兑效应”。
此外,朋友圈的阅读是随时随地的,非常碎片化,这加重了信息挤兑的效应。
更重要的是,信息挤兑还会反过来影响信息消费的质量。好的信息消费,就像其它消费一样,需要知识作为指导。越沉浸于信息,用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就越少,知识也就越缺乏,导致对信息的消费更加盲目。这方面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老年人使用微信。很多老人在微信圈里传播转发的,都是耸人听闻、夸大其词的不实信息,甚至谣言。这种信息消费,事实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干扰和麻烦。也就是说,知识越少的人,朋友圈的信息挤兑效应越明显。
有人会反驳,朋友圈也有好帖子、也有知识。这个不能否认。但在朋友圈,我们往往是阅、不是读。真正的读需要一个情境,它不只是过眼,而是要过脑,需要把信息和个人经验以及原有的知识体系融合起来,信息才能变成知识。朋友圈的阅读,知识很难兑现。
我认为,要获取知识,还是书更好,可以是纸质书或者电子书,但不是朋友圈。书有厚度、有边界。读书,要像啜饮一杯葡萄酒,像用一根吸管品尝一瓶精心配制的饮料,慢慢品味、汲取营养。而朋友圈的阅读,信息层出不穷,一个链接连着一个链接,没有边界,像对着消防栓喝水,水虽然又急又大,却喝不到几口,还被冲得头昏脑胀。
我们需要信息,但更需要知识。读书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更多的信息、而是知识。再多的信息,也不等于知识。如果只停留在信息上,就会永远浮于表象。
有一天晚上,我在餐桌上建议太太再生一个孩子。太太笑着说,我不想生了,也生不了了。
“怎么生不了,你每天吃多一点、胖一点不就生了么?” 4岁的儿子想都没想,就接话说。
儿子看到的,是现象,是表象世界的信息。人类最终要追求的,是知识。女人仅仅是胖,再胖,也生不出孩子。
要求知,我们要打开书本,细心专注的用好吸管。知识,唯此才能获取。沉浸朋友圈,不仅是消极地拒绝读书,而且是拒绝思考和成长。
(文/涂子沛)文章来源:腾讯网
读书永远也不会过时。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现在都朋友圈了,几乎不读书了。
很少能够静下心的
盆友圈,鸡汤喝不完,地摊商摆不完!
哈哈、说的一针见血
真没发现这个问题,微信的确“偷”了我们很多时间。
愈加严重了影响时间、但是大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远离朋友圈,珍爱自己的生命。还是喜欢看纸质书。
纸质书籍可能更有感觉吧
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浮躁的社会。。站点打开速度稍微慢了点
改变了往常的一些生活方式,主机是虚拟主机 小站也就不考虑辣么多了
刷个朋友圈可能就十几二十分钟浪费了~
真爱生命,远离朋友圈
确实、改变了以往的方式
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者,将永远成不了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
自律的人、相对于社会而言是有一定优势的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欢迎回访
感谢来访
其实是现在这一代人根本就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都是朋友圈似的快阅读节奏了
透彻,网站换主题了!
嗯嗯、之前主题用了一年多了改换了
老实说,看书还是看纸质书比较有感觉
确实、从小接触的时候就是纸质的
就是 写的好
感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