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很怀念那个年代的中南海大院

2016年04月18日 推荐文章 评论 17 条 阅读 2,804 次

我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没有机会受正规高等教育,我又无政治背景,且长期在边远的地方工作,于我,中南海挺遥远的。

但是,历史的大潮却把我涌入了中南海。

这个时候,喜顺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兴奋、紧张,还有一点点压力……

从秘书室到副总理,我在中南海红墙里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这十二年给我留下的记忆太多太深刻了,很多事使我终身难忘。

在这里,我讲讲当年国务院机关的风气。国务院办公厅在周总理的长期熏陶下,有着许多优良传统。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

1、

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不欺生,不排外,没有这帮那伙,同志关系比较融洽,能够很好的合作共事。

在内部,包括行文,从总理到一般工作人员都以同志相称,从不叫官衔。

我刚到国务院时,真是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不知东南西北。对于办公厅机构设置、工作运转、行文程序、各方面的关系等,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面对这种情况,我给自己立下三大任务:

一、首先是尽快熟悉情况。

我衷心感谢国务院办公厅特别是秘书局的同志们给予我的热情帮助。

当时秘书局有一位副局长叫刘冰清(女同志,回族,她的爱人给华国锋同志当秘书,直到辞世),她从周总理时代就在办公厅工作,几朝元老了,对国务院情况非常熟悉。

她一有空就来到我的办公室坐坐,同我聊天,介绍情况,有时也带我在大院转转,到各局处坐坐,让我熟悉情况,使我受益匪浅。

二、是把好文件关。

因为一到国务院就分管经济方面的工作,文件比较多。我的任务是控制数量,不能有半点差错。

对于重要文件,我的办法是把有关负责人和撰稿人找在一起,集体作业,咬文嚼字,认真推敲。

先后当过秘书局副局长的候颖、周锁洪、李树文、张克智、安成信等人,经常与我在一起抠文件。

这种办法也使我向工作人员学到不少知识。八十年代国务院文件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三、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

对此,在战争年代过来的我,有点优势,很容易做到。

有段时间我的家属还没来北京,我与大家一起在大食堂吃饭,和大家一样排队买饭,唯一的特殊是秘书长们有个固定的饭桌,不要端着碗到处找位子。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工作人员的距离。

我很快结识了一大批工作人员,他们与我说古道今,谈天说地,这些都帮助我很快进入角色,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极大。

2、

任人唯贤,五湖四海。

在我任副总理第一任期还兼任国务院秘书长和机关党组书记,是管干部的,但从来没有人到我这里来跑官要官的,我主持研究提拔了那么多局、部级干部,也从来没有人请我吃过一顿饭,或者送点什么礼品,所谓“红包”,那时还没有这个名词。

而且至今也没听说那时提起来的干部,有哪个因腐败而落马的。

3、

艰苦朴素的作风。

国务院机关是很节俭的。

比如,从周总理时代就有一个规矩,在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喝茶收费。八十年代初,与会人员喝一杯茶要放一毛钱,后来物价涨了,放两毛,喝白开水不收钱。

有几年,上午开会到十八点时可以吃一顿饭,但要收八毛钱,喝酒一杯收四毛。

国务院北门与院子不对称,一九八五年有人建议修一下,但基于节约的考虑,始终未下决心。

一九八六年,秘书长们商量,把国务院常务会议室桌子换成了比较时尚的椭圆形会议桌,第一次使用时赵紫阳就批评说,国务院不要带这个头。所以当时其他会议室没有再换会议桌。

赵紫阳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为了制止公费请客,曾明确规定,公费请客只限“四菜一汤”。虽然执行中有阻力,未能坚持下去,但对当时不良风气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他严格要求干部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在位期间,从未对自己的住宅、办公室大兴土木购置贵重高档用品,一切从俭,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4、

领导外出,轻车简从,作风深入,求真务实。

我在国务院副总理第一任期内,多次陪同国务院主要领导去外地调研,轻车简从,与陪同人员同坐一辆面包车,谈笑风生,边走边谈。

经常途中停车,到群众家里、到工地现场、到车间班组看望群众,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

所到各地,不清道,不戒严,不搞花架子,不搞假现场,不要地方当局事先导演。

在机关工作作风上,要求工作人员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善于同各方面协商办事。

国务院工作涉及到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协调任务很重。有些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问题,往往要到下面去,了解情况,研究办法。

比如有一次为解决好一个省大批下放人员安置问题,我根据总理的指示精神带领有关人员去现场办公,参加省委会议,统一认识,研究可行办法,得到了妥善解决,并对当时存在类似问题的省市,提供了思路和解决的办法,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我仍念念不忘八十年代国务院机关的风气,不忘曾给予我真诚帮助的同志们。有时我自费与他们聚一聚,一起吃顿饭,聊聊天。

文/田纪云

17条回应:“我很怀念那个年代的中南海大院”

  1. 热腾网说道:

    看到标题,就想起电影 中南海保镖 。中南海,政府机关。记得在2012年时,在北京进军区大院那个难,还要批示,领进门证才能进。

  2. 纯洁博客说道:

    写得很不错呀

  3. 浚椋的小站说道:

    那时候的做事的风气感觉真是不错。

  4. 姜辰说道:

    时间不会再回去啦~~

  5. 生晓's blog说道:

    再也回不去了

  6. 东方汀波说道:

    曾经是“一切为人民服务”,现在呢,现在还是的,只是时代不一样,解读也就不一样咯……呵呵(墙内惧怕被河蟹啊)

  7. 玉满斋说道:

    原来是“田纪云”呀!唉!看来没有背景的很难升上去呀!我不相信田没有“背景”

  8. 天空博客说道:

    站长,网站全黑的颜色看久了很不舒服

  9. 小小驿站说道:

    我前几天才处理了中南海的一个电话故障。号码这里就不公布了怕被查水表!

  10. 一段佳能说道:

    这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文章啊。

  11. 好书推荐说道:

    都是在折腾

  12. 微部落博客说道:

    12岁,还是个孩子啊,现在的孩子12岁能干嘛

  13. 小C博客说道:

    现在我只能看看文章,想想中南海的真实环境!!

  14. 米粒博客说道:

    从江泽民 李鹏 那一带 上梁不正下梁歪 以后 现在已经烂根里了 也许是历史进程 必须要经历的吧

  15. 懿古今说道:

    以前和现在相比,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以前是为人民服务,现在是为人民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