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崛起的按需经济,究竟是什么?

2015年11月18日 推荐文章 崛起的按需经济,究竟是什么?已关闭评论 阅读 1,745 次

2011年,时代周刊把“按需经济”列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思想”之一,“按需经济”(On-demand Economy),即个体间闲置资产或服务的共享,当我们意识到“分享”和“租借”意味着更少的生产和浪费,并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时,人与人开始有意义地连接在一起。

什么催生了按需经济

在公司资本主义时代,公司是有组织的集权主义机构。二战后,因为战争和大萧条,公司资本主义给人们带来的安全感达到了顶峰。但不断更新的技术和持续扩大的市场让人们开始怀疑,只为一家公司工作是否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酬劳和稳定的工作?

资本主义携带的这种“不安全感”,逐渐推动了“按需经济”的产生。18世纪70年代,在制造业已日趋自动化的情况下,大公司开始取消终生雇佣制,一部分工作被外包出国,5300万的美国工人变成自由职业者。按需经济由此开始发展并不断更新换代。

电脑、复杂的运行系统、各种云端服务的普及使最初的按需经济演化为现在的基于“电子服务”的按需经济。公司在开放和有效的市场进行交易,来找到最便宜、可生产的货物与服务。然而,市场不总是充沛的。交易费用可能被花费在购买货物或是寻求公司涉及范围以外的其他服务——比如找到正确的人力资源、商谈合同、工作合作、管理知识产权等。因此公司变得越来越希望花费更少的钱来完成这些工作。

身边的“按需经济”

当你通过Uber打了一辆车或是通过Airbnb预约了一个房间,那么,你正在享受按需经济带来的便利。点击Medicast的app,医生能在2小时内上门服务。如果你需要律师或是职业咨询师,Axion或Edem mccallum也能做到。Handy提供清洁工,Spoonrocket让你足不出户享受餐厅的精美餐点,Instacart让你的冰箱永远藏满食物,在三藩,一个年轻的程序员都能变得像公主一样尊贵。

而在劳动力市场,Freelancer.com和Elance-oDesk连接着930万自由职业者和37万公司的资源,作为客户,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你需要的服务。作为自由职业者,如果能解决公司的研发问题或提供广告创意,公司同样会给予你丰厚的奖励。

这样看来,按需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为“联合消费”,我们也许不认识住在自家街尾的人们,却可以和网上的陌生人分享事物。

按需经济下的“零工经济”

借助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在按需经济下,按需劳动力在一个世纪内稳定发展,形成了全新的“零工经济”(Gig Economy ):靠打不同的小“零工”养活自己,而不是从事一份全职或兼职的工作。

“gig”这个词来源于音乐词语中的“特约演奏会”,现在被用来形容所有灵活的临时工作。一些人褒奖“零工经济”解放了受控于雇主的人力市场(相比于有特定需求的顾客,按需劳动力更倾向于为不同的雇主工作),因为在过去,事业的进步只能受限于特定的行业,而并非雇主间的竞争所带来的进步。

马克思曾说:“世界会被分为:掌握生产方法和闲置资产的富人,以及为他们工作的打工仔。”而社会发展至今,有钱没时间有时间没钱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按需经济应运而生,为这两种人提供相互交易的方式。

【网络文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