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我的阅读报告
推荐导读:读书有什么用?
许多人会提这个问题,许多人也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比如读书能改变气质,诸如此类。
除了我的女儿这样问我,其他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都会瞠目结舌,一时无语,不知如何回答。
女儿问我这个问题,我自是不会尴尬,因为我是她父亲,哪怕一个再顽固保守的父亲,在这个问题上都会有不容置喙的威权:长见识,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我对其他人,无此威权,也怕引人入歧途,不敢妄加评说,所以,但凡年轻的朋友让我推荐书,我都有些无以面对的感觉,不是藏私,而是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出身,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他们的个人志趣,各不相同,对于阅读的理解,自然有霄壤之别。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推介于别人,难免会引人入歧途,而我又不能以封建威权的家长姿态消化这种不适。所以,每遇此种情况,我都宁愿退避三舍,甚至装聋作哑。我想,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但是,这些年来,我每年也愿意将自己的书目公示与众人,甚至在新浪微博开设“翻书党”之主题,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或者书中精彩观点,也引得不少年轻人追随,这让我备感压力,但也感到高兴,毕竟,在这个时代,对书的阅读,尤其是一些好书的阅读,在这个功利社会的整体氛围下,这是一种极其奢侈的品质。我特别愿意珍惜。
我是一个纸书爱好者,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去阅读电子书。无他,个人习惯而已。
但是,如今的现实却是,电子产品虽然扩展了阅读的空间,个人的阅读质量却未必可以恭维。至少目前是。更可怕的现实是,人人都想走捷径,企图靠社交媒体的只言片语来认识理解世界,而他们眼中的世界,真的成了社交媒体只言片语所构建的那样,这才可能是悲剧。
我的阅读,在他人的眼中,大体都是无用之书。事实上,这些书表面上好似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也无帮助。但是,真是在这样的无用之书的阅读中,我个人的志趣发生了根本性的该变,这种改变,与无用之书的阅读有莫大关系。
中国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这腹中诗书,皆为无用之物,不能举功名,不能置酒肉,却让一个人光彩耀人,傲然于世人。这与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中拥有一张“表情独特的脸庞”实为异曲同工。
回到开头的问题,读书有什么用?除了在他人的文字中认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万千雷同的人群中,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表情独特的脸庞”。
我在2014年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无知者的觉醒》,讲到阅读对于我开蒙的意义,但这篇文章所示,还只是开蒙,还只是自我的开始。但正是那种无用的坚持,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我,成就了我的追求,我的审美情趣,也让我在这个成功学横扫一切物欲横流的时代,保留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话语权。
这是悲凉中的亮色,不幸中的幸运。
感谢那些不同的书籍中我相遇的世界,感谢书中相遇的那些伟大的灵魂。
阅读让我永不孤独。
感谢今天所有坚持出好书的人。你们都是我的贵人。
文后所附书目及简略点评,均为我2015年所读书目,评点皆我个人立场,敝帚自珍而已。各位如读到,定要有自己主见。
文/朱学东
1,《天国之秋》,裴士锋(美)著。独特的视角,残酷的细节,一部非常值得读的残酷的好书,了解非历史学者被遮蔽的吾国真正的过去。
2,《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冉云飞著。冉匪的书,恣意汪洋,是一部纸上四川重庆的文化导游。了解四川重庆文物掌故,这部书可以成为一个索引。
3,《写我的书》,林文月著。恬淡从容,读来恍如冬日暖阳下,一壶清茶,听长者聊天,娓娓叙说,不只是知识,更有人情。
4,《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熊培云著。这是培云的诗集,我过去不知道他还喜欢写诗。是他评论的另一种表达。
5,《新社会学想象力》,史蒂.夫福勒(美)著。太多的学术背景障碍。我没想到,如今看起来那些平常的话语政策背后,有如此艰深的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基础和斗争。
6,《小于一》,布罗茨基著,浙江文艺出版社社版;主要讲述那些不愿成为“一”的小于一的人们尤其是诗人的命运,写了篇读书笔记。
7,《平生六记》,曾彦修著;写了篇读书笔记。
8,《一代巨人》,邓恩著;
9,《曼德斯塔姆夫人回忆录》,娜杰日达•曼德斯塔姆著,一本特别好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回忆录,也是一部特殊年代的编年史,在这中间,我们看到了深渊中的黑暗与残酷,看到了黑暗中的人性,和精神的自治。我欠着一篇书评。
10,《万物既伟大又渺小》,吉米•哈利著。这本书迥异于我平常阅读的偏好,但读来却如此好玩,让人捧腹,忍俊不禁。如此优雅,如此有趣,如此欢乐。翻译文字干净清新。
11,《海的那一边》(我读到书稿时名字为《不一样的西游记》),张未兹著。写的自己的留学学习所见所闻,恰似小东邪西游,有趣,有味,有料,文字绮丽,读来忍俊不禁。。
12,《零年:1945 现代世界的诞生时刻》,伊恩•布鲁玛著。我第一次阅读到“解放”的残酷性一面,一个独特的了解二战和新世界的角度,关于废墟,绝望,复仇、审判、重建的故事,普通人的残酷命运。
13,《访法札记》,于建嵘著。从统治者的角度看,没有力量的原子化是最好的被统治者归宿。这是中国农村和农民真正的悲剧所在。
14,《思想与方法》,殷海光著,台版竖排。艰涩,仿佛重上逻辑课。
15,《无政府时代的来临》,卡普兰著。震骇。
16,《道德困境》,阿特伍德。中年妇女的絮叨。
17,《想象异域》,葛兆光著。很有意思的一本好书。
18,《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张济顺著。通过梳理新旧上海更迭时代党和民众,国家和社会,革命理想和文化传统之间的斗争、博弈、合作,乃至合流,政治新文化最后一统江湖,其中也有大时代下个体命运呈现。相当不错。
19,《歌德访谈录》,约翰·沃尔夫冈著。关于人性、自然和艺术充满睿智的讨论,也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歌德阅览世界的能力和丰富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才是真正站在巨人间甚至肩膀上。
20,《像候鸟一样飞》,赵波著。同乡女作家,一个女人像候鸟般来回穿梭于她熟悉的城市,所遇见的那些人和事,那些内心深处的独白。
21,《现代社会想象》,查尔斯·泰勒著。哲学著作,关于现代性和世俗化以及宗教的关系,关于构建人们集体社会生活中社会想象的意义。晦涩。
22,《悲伤与理智》,布罗茨基著。讲述一个人如何不成为那个整齐划一的“一”,如何在“一”中跳脱获得“与众不同的脸庞”,获得精神自治,成为自己的过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23,《郁金香热》,迈克·达什著。不错。
24,《民主的阴暗面》,迈克尔·曼著。在这本书里,那些数以千计数以万计冰冷的让我感觉到有些恶心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带着折磨的屈辱消失。迈克尔·曼说,残忍的种族清洗是伴随着救世宗教和近代民主的诞生而来。恶并不是从我们的文明之外来的,恶乃生于文明自身,是未被看见的一面。这也是现代性的产儿。
25,《说中国》,许倬云著。书中关于秦汉儒家包括董仲舒及与皇权的关系,似与徐复观多有相近,关于王朝制度的观点,似也与钱穆近。天下与中国的思辨,别有洞见。
26,《悔晚斋臆语》,陈传席著。 “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我向多位朋友推荐了这本小册子。
27,《爱的进程》,丽丝·门罗著,关于爱与责任,细小事物的加拿大妇女的絮叨。
28,《我的金饭碗》,伊凡·克里玛著。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会逼使一个不愿屈服的人放弃自己所长,去做各种自己想象不到的活计。很应景。
29,《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奥比·萨克斯著。此书的基调,强调人性尊严,和法官裁断时的温情的价值,对于真相、和解、共生,是一部非常耐读可读的书,尤其值得中国政治家和法律界知识界阅读。
30,《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弗兰克·巴约尔著。在元首党国体制下,腐败是不可能避免的,也不可能被消除的。强烈推荐。措施国家之理论虽是偶然提到,一带而过,却大可以观照我们现在。
31,《中国之翼》,格雷戈里·克劳奇著。里边有我不知道的历史,也折射了1930年代至抗战结束中国的命运。译者的父亲是抗战战斗机飞行员和驼峰飞行员,校者是与美国人一起在云南雪山发现驼峰坠机的那段历史的研究者。浅显直白,跌宕起伏,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关于二战纪念,其实依旧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历史细节,躺在图书馆或其他地方,但是很少有人认真梳理。
31,《场景革命》,吴声著。在大众创业成为政治正确和生活正确的时代,我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平台上的创意创业及营销“红宝书”,它是移动互联时代消费生活创业的意识形态。但我不为所动。我不是创业者。
32,《小难民自述》,小岵女士著。12岁的女孩的逃难经历,通篇家国情怀,沿途风物,天真朴拙,皆通过清顺的文字自然流淌出来。我向我的女儿推荐了这本书。
33,《危险关系》,雪珥著。我很奇怪雪珥是如何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挖掘到刘学询这个角色的,我从不知晓这个人,很有趣的主角。
34,《耳语者》,奥兰多 费吉斯著。这本书告诉了读者斯大林制度的真正罪恶,它算得上《古拉格一部历史》的前传和后传。可以结合《古拉格一部历史》一起阅读。
35,《师道-吴大羽的十封信》,吴大羽吴冠中等著。这是本台版书,艰涩,却是特立独行者的常识,颇值得咀嚼的一本好书。
36,《通往常识之路》,刘苏里编著。
37,《东方志》,皮列士著。
38,《中国古典文心》,顾随著。内容时有重复之处,但阅读过程时有豁然开朗会心一笑颌首不语之态。
39,《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著。本书某种意义上传续创新了法兰克福批判社会理论薪火,认为资本和民主之间的不同取向,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难以调和的内在张力。阅读很吃力。
40,《历史的慰藉》,杜君立著。专题历史随笔集,作者以其广泛的历史阅读为基础,旁征博引,爬梳了关于灾难、关于戏曲、跪拜、盐、茶、钱、煤、商帮等各种历史的来龙去脉,为那些农民、倡优、土匪、流民、商人等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提供了一种无以取代的慰藉,知识性也强。
41,《自由与责任:国际社会新闻自律研究》,陈力丹等编译。
42,《一个带灰帽子的人》,邵燕祥著。2014年年度好书,是邵先生在大历史动荡背景下个人在良民贱民之间生活的叙说,以个人记忆重返历史现场,也有省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邵先生的书里,有他认为城里人应该向农民道歉的文字,这是我第一次在别人的书里读到这样的观点,我本人就持类似的观点。
43,《大河湾》,奈保尔著。奈保尔笔下的非洲的大河湾,让我读出来了中国故事的味道。我写有读书笔记。
44,《非凡小人物-反对、造反及爵士乐》,霍布斯鲍姆。相比拉塞尔的《叛逆者:塑造美国自由制度的小人物们》,颇有些艰涩,与学术及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有关,其中关于工人阶级的形成,五一劳动节,红五月和爵士乐等文章仍堪一读。
45,《南华录》,赵柏田著。这部书通过钩沉古人笔记典籍,向我们描摹了晚明南方士人生活的场景,有奢华从容的生活,有放诞不羁的游戏,诗书字画,应酬唱和,一草一木,皆有灵性。真应了所谓盛极必衰的至理,不亡才怪。奢华豪放的生活,背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背影。
46,《空椅子》,迈克﹒博克斯霍尔著。灵修之书,错以为心理学著作。硬着头皮读完,几无所得。
47,《特斯拉回忆录》,特斯拉著。与爱迪生同时代的大发明家,电气之父。
48,《回到苏联:被披头士震撼的克里姆林宫》,莱斯利﹒伍德海德著。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强权如何奋战七十年试图控制音乐,也是关于那个国家为何最终无法控制百万少年,让他们逃脱到自己的世界里的故事,流行文化是年轻一代通向西方的道路,流行元素煽起的文化变革成为最终击垮极权的力量之一。我写有读书笔记。
49,《中国史》,宫琦市定著。宫琦市定把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下,用景气史观阐述中国历史变迁,很独特,有意思,非常吸引我。
50,《走出帝制》,秦晖著。实际上这是一本辨析或者辨诬之书,书中对晚清以来一些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观点,用史料或最新学术成果,交叉印证,还原历史现场,很有现实感,很有些意思。
51,《中国的内战》,胡素珊著。这本《中国的内战》,据说写了十年。书不错,里边有一个观点,过去我一直没有重视过,那就是胡素珊认为,直到最后,中国社会的大多数人,尤其是知识阶层和学生,尽管一直对国民政府严辞批判,却并没有真正抛弃国民政府,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实在太过差劲了,到最后没得选择时,才被迫放弃。
52,《从甲午到辛亥》,雷颐著。
53,《中国文化深层结构》孙隆基著。30年前读过盗版,这是本曾经颠覆我价值观的书,如今重读,虽无当年之震骇,依然是一本好书,还应景,这恰恰是一种悲剧。写有读书笔记。
54,《布拉格精神》,伊凡·克里玛著。一部关于反抗极权主义专制制度的随笔评论集。关于权力与恐惧,关于如何抵抗遗忘抵抗命运等,都有精彩叙说,我也觉得特别适合今天的中国读者阅读。写有读书笔记。强烈推荐。
55,《茶叶大盗》,萨拉·罗斯著。英国人从中国偷走了茶树的故事,从一株树的命运上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如何成体系无法阻挡地扩张的,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命运。英国人偷茶,中国人偷鸦片。真是一个绝妙的对比。
56,《生存与命运》,瓦西里·格罗斯曼所著。这本书读来沉重压抑,它展示了人类所能作的孽的残酷程度,也有人类在厄难面前所展现的胆怯自私无奈和屈服,更有在厄难中的人性良善勇气道德和不怕牺牲所能到达的精神高度。在这样的冲突与反抗中,人性最终将战胜兽性,生活将继续。
57,《野蛮大陆》,基思•罗威著。由希特勒发起斯大林继承战后东西欧一起完成的清洗,其对生命和人性的践踏,不只是辛德勒名单和奥斯维辛里才有。欧洲诸国就是如此从文化多样性国家变成单一种族国家,当然不只是种族清洗,还有阶级政党间的相互清洗,残酷堪比野兽。强烈推荐。
58,《若非此时,何时?》,普里莫·莱维著。战斗,是为了使自己免于死于敌手,为了报仇,为自己开出一条路;但最重要的是尊严。
59,《再度觉醒》,普里莫·莱维著。“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只要你开始否认人类的基本自由和人们间的平等,你就开始向集中营体系迈进,这是一条难以止步的道路。”永远应该牢记。
【2015好书推荐:文/朱学东】
好文章 感谢分享
惭愧啊,虽然2015年嚷着要多读书,也买了很多书,但是现在总结下来,都 不好意思写出来。准备2016列个书单,把买的书及阅读进度及时更新,督促自己。
恩,这些书都不错
这些书看起来都很有思想深度,每一本都要用心才能明白其深意吧!
很不错的书单
看了这个书单,真的很惭愧,我一部都没有看过,而且这种类型的书籍,给我一年的时间可能都看不完一本吧
其实一些书我也是没有听说过的、看书方面还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自己所需要涉及的一些东西,没有目的性的阅读一般都是在比较空闲的时候
书单不错,好书多多,收藏日后慢慢看
很不错的文章
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一年读了这么多书,赞,收藏。
这些都是分享过来的、看书最好还是看自己所需要的和所能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