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五四好书网 > 资讯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小说孙云晓陶行知已完结版全文章节阅读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小说孙云晓陶行知已完结版全文章节阅读

时间:2022-05-07 18:28:58编辑:如萱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小说主角名为孙云晓陶行知,是作者张振鹏创作的一部十分精彩的都市小说,目前正在追书云连载。"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向名人父亲学教子经——大师怎样做父亲 免费试读

  相信您一定想了解名人父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因为您有一颗好学的心。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一定是有道理的,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所以,名人父亲一定有您要学的教育教育技巧。这些名人父亲的教子经验包涵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广泛的影响,指导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所以说,今天的父亲向他们学习,就等于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教育孩子、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林宾日:教孩子做好人

  

  林则徐是清朝伟大的政治家,他曾在***战争中坚决抵抗西方侵略、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他的民族气概深受国人的敬仰。林则徐的成长与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父亲特别重视对他的教育,教他有好品行,要有远大志向,要节俭,等等。

【家教现场】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为人善良,品德高尚,平日以教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虽然父亲收入微薄,但每当遇到比自己更困苦的人时,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救助。

  有一件事,给小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林则徐的三伯父家因贫寒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而林则徐的父亲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米送给了三哥,为此林则徐一家只能忍饥挨饿。父亲为了不让三哥知道实情后难过,再三叮嘱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不要说出去。父亲的这一举动,林则徐铭记在心,从小就树立了扶弱济贫的仁爱思想。

【案例分析】

  林宾日能在自己困难时去帮助哥哥,原因在于他有一颗仁爱心。什么是仁爱?“仁”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二”,就是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意思是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而“爱”的正体字是“愛”,“受”里有一颗心,意思是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林宾日就是能够深深体会挨饿的滋味,并且知道三哥的需要,于是就有了帮助哥哥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林宾日的精神很可贵,但是因为仁慈而导致自己一家受苦挨饿,岂不是很不值?如果看表面、看一时确实是这样,但是林宾日内心深处真的很苦吗?长远来看对子女们真的不值吗?如果有一天,您能把家中一半粮食送给穷苦人的时候,相信您一定能体会到付出“仁爱”的快乐。

  林宾日先生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林宾日是一名私塾先生,他看到官场***、民不聊生时,心情非常沉重,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林则徐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读书报国的远大志向。我们都知道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出自林则徐之口,而且这句话被周恩来、温家宝等多任总理引用。可见,鼓励孩子树立远大志向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孩子的奋斗之路更有方向与动力。

建议二: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在生活中,林宾日特别注意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教育林则徐,从而使得林则徐能够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身为父亲的林宾日总能耐心地回答。一次,小林则徐问:“人为什么要读书呢?”父亲回答说:“只有读书,才能明理,才能做好人。”他又问:“为什么要学诗呢?”父亲回答:“中国的大圣人孔夫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诗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才能。”

建议三: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一次,林则徐给父亲背诵《诗经》中的《硕鼠》一诗,刚背完,他就仰起脸来严肃地问父亲:“爹,硕鼠是什么东西呀?”父亲回答说:“硕鼠就是大老鼠呀!”林则徐继续发问:“写大老鼠干什么呀?”林宾日认为这是对热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于是就给孩子耐心地解答:“农民辛勤耕作,大老鼠却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你说它可不可恨?”林则徐回答:“该把这些可恨的大老鼠都除掉。”父亲进一步教育儿子:“一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巧取豪夺,就像这些大老鼠。”儿子大声说:“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治治这些大老鼠。”

建议四:教孩子节俭但不吝啬

  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非常节俭,但他一点都不吝啬,每当亲朋好友、邻居有困难时,他都会慷慨解囊。他经常这样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

建议五:教孩子“制怒”的本领

  林宾日在生活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遇事一点都不着急,也不怒,待人和蔼可亲,为人处世谦恭谨慎。他还特别注意用暗示法来教育儿子。一天,小林则徐见父亲脸色不对,就问父亲是否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林宾日借机给孩子讲了一位官员因为爱怒而判错案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以及父亲身教的良苦用心,给小林则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林则徐做了大官,他就在府衙里挂了一块匾额,上书“制怒”二字,以此来鞭策、警示自己。

【教子箴言】

  父亲的教诲让林则徐受益匪浅,他不仅学习非常刻苦,而且对父母也非常尊敬、孝顺,也非常爱护姐妹。最终,他成了一个像岳飞、文天祥、于谦等充满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的人。

陈鹤琴:把握孩子的心理

  一个真诚的人、一个淳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一个真正热爱孩子的人、一个对孩子诚心诚意、体贴入微,以至于能考虑周到的人,他就是陈鹤琴。他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儿童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了完整的中国儿童教育结构体系,终身实践着自己“一切为了儿童”的思想,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和“中国幼教之父”。

【家教现场】

  陈一鸣,陈鹤琴的儿子,自幼喜欢画画,有时边画边说。如果他的画画得好,陈鹤琴会揣摩孩子的心理,然后称赞他几句,鼓励他几句,并且在图画上写上“很好”,一鸣就显出很快乐的样子。所以以后他常常喜欢画画,画了之后,常把图画拿给父亲看,并且叫父亲在纸上写“很好”两个字。

  有一天,陈一鸣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玩。陈鹤琴看见了。他想: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他仔细一想,还是用暗示去指导为好,这是符合孩子心理的做法。

  于是,陈鹤琴就对孩子说:“这是很脏的东西,我想你一定不会喜欢,你是要一块干净的,对吧?你应当跑到房里去向妈妈要一块干净的,好吗?”孩子听见爸爸这么一说,就很高兴地跑到房里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

  1946年,一鸣赴美留学,从事团结留美学生的党的工作,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51年回国,长期从事领导宗教界爱国运动的政治工作,而且一直坚持学习绘画,绘画对他一生影响极大。

【案例分析】

  作为父亲,应该学会把握孩子的心理,如果像陈鹤琴一样,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很多教育研究者和观察的实践已经证明,积极暗示的方法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陈鹤琴认为,作为家长,应该重点在以下7个方面把握孩子的心理。

【教育建议】

建议一:孩子好游戏

  可以说,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陈鹤琴说:“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他建议家长一定要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第一,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二,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到优美的影响。做到这两点,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建议二:孩子好模仿

??? 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孩子好模仿,就连家人的举动言语他都要模仿。如果家里人的举动文雅,他的举动也会文雅;反之,如果家里人的言语粗陋,他的言语也会粗陋。所以,做家长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必以身作则。

建议三:孩子爱好奇

??? 孩子生来好动,生来好模仿,也生来好奇。那么,孩子好奇究竟有什么用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这句话很对。如果孩子不好奇,那他就不去接触事物了;不接触事,那他就不能明白事物的性质和状况。

  如果孩子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怕不会知道冰是冷的;如果孩子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声,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怕也不会知道汽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好奇动作是孩子获取知识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建议四:孩子喜欢成功

??? 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喜欢有成就的动作。孩子很喜欢做事情,而且很喜欢做成功,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自己感觉很有趣,但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家长或老师的赞许。这种心理很好,做家长的应该利用这种心理,鼓励他做各种事情。不过,让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那样,孩子做不成就没有成就,就会灰心,下次不肯再做了。反之,他所做的不太难,就能够胜任而获得成就,从而获得做事的自信。成就越多,自信也越强;自信越强,事情就越容易成功。因此,自信与成功相互促进。

?建议五:孩子喜欢野外生活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门外去就高兴,终日在家里就不高兴。陈鹤琴在家里办了一个幼稚园。天气晴朗的时候,他就带孩子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对于孩子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

  不过,孩子的野外生活也要看年龄。年龄较小的孩子,就让他采采花,种种树;年龄较大的孩子,就叫他采集标本,做短距离的远足,以增长知识,强健身体,愉悦精神。陈鹤琴建议家长,不要把孩子像囚犯一样关在家里,那样会害了孩子。他认为,孩子会在大自然当中学到很多东西。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多带孩子到郊外去玩。

建议六:孩子喜欢合群

??? 孩子都喜欢群居,喜欢合群。作为家长,要利用孩子这种喜好合群的心理教育他。第一,要使他有良好的小朋友一起玩儿;第二,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狗、兔子等做他的伴侣;第三,再给他一些小娃娃之类的东西解闷。

建议七:孩子喜欢被称赞

??? 孩子从小就喜欢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陈鹤琴提醒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利用赞许心,然而不能用得太滥,滥用就会失掉它的效用,反而不如不用。

【教子箴言】

  总体来说,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好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别人赞许。这几点是孩子的主要心理,您必须要了解。如果能依据孩子的心理进行教育,那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傅雷: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

  傅雷是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音乐鉴赏家,也是一位严格而慈爱的父亲。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天赋,不能逆天赋而行,而且从小就要发现和激发孩子的天赋,并加以中肯的引导和支持。在傅雷教育孩子的经历中,有太多的地方值得今天的父亲学习。

【家教现场】

  傅雷认为自己精通美术理论,又有很多朋友是画坛巨匠,如果儿子傅聪能跟他们学习,博采百家之长,一定能在绘画上大有作为,于是傅雷就让傅聪学习美术。

  没想到,傅聪并不是绘画的料,在学画时心不在焉,习作就像涂鸦,丝毫看不出一点儿天赋。不过,这期间,傅雷发现儿子非常喜欢家里那架手摇留声机,每当留声机放音乐唱片时,儿子总是一动不动地听,调皮好动的天性也不见了。于是,傅雷果断地让儿子改学钢琴。

让人高兴的事发生了,他学琴仅几个月,就能背对着钢琴听出每个琴键的绝对音高。这时,傅雷确定自己确实发现了傅聪的音乐天赋。很快,傅雷为傅聪买回了一架钢琴。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后,傅聪就全身心扑在钢琴上,学琴十分刻苦。

  有一次,傅聪弹得兴起,心头不知来了什么灵感,忽然离开了琴谱,奏出自己的调子来。在楼上工作的父亲从琴声中觉察到了异样,就下楼来了。傅聪怕父亲责备,连忙又回到琴谱上去。但傅雷并不是来制止的,他叫孩子重复弹奏刚才的自奏曲,听了一遍,又听了一遍,并亲自用空白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说这是一曲很好的创作。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傅聪很快就脱颖而出。1953年,傅聪前往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学生和平友好联欢节钢琴比赛,取得好成绩。半年后,傅聪又摘取了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玛祖卡”奖,震惊中外乐坛。

【案例分析】

  从傅雷的教子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做一名天才的父亲非常艰难,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因为,天赋只有被发挥出来才能叫做天赋,所以,发现的天赋工作需要“伯乐”来完成,而且主要是“伯乐”型父亲。

【教育建议】

建议一:善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天赋

  在教育子女方面,傅雷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在孩提时代,您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逆天赋而行,否则,孩子就不能成功。傅雷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天生吾人,才之大小不一,方向各殊;长于理工者未必长于文史,反之亦然;选择不当,遗憾一生。爱好文艺者未必真有文艺之能力,从事文艺者又未必真有对文艺之热爱;故真正成功之艺术家,往往较他种学者为尤少。凡此种种,皆宜平心静气,长期反省,终期用吾所长,舍吾所短。若蔽于热情,以为既然热爱,必然成功,即难免误入歧途。”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傅聪三四岁的时候,傅雷就开始在他稚嫩的心灵活动中寻找他天赋的闪光点,就开始为孩子铺筑人生的道路了。

建议二:懂得天赋之外的东西

  作为父亲,应该知道,天赋除了高智商以外,还包括一些罕见而独特的天资,比如,音乐或美术方面的能力、特殊的数学或语言能力等。另外,还要懂得为孩子寻找足够的刺激因素,以激励孩子成长。

建议三:教孩子做一个高尚的人

  傅雷立身处世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他也是用这一原则教育儿子的。他常常对儿子说,你要永远记住这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今天的父亲,要为孩子负责,为社会负责。所以,要对孩子悉心教导、循循善诱,让他早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建议四: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教育

  当傅聪的钢琴技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后,父亲让他在家专门练琴。傅雷亲自编课本,教他中文。傅雷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启发式的,他提出一个问题,让儿子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他就讲一个故事启发他,再回答不上来,就再讲一个故事……一直到儿子经过思索,回答出答案为止。对今天的父亲来说,仍有很必要的借鉴价值。

  启发式教育是一种研究性教育,父亲不是将已经有的结论分析给孩子听,让孩子听懂记住,而是引导孩子经过逐层分析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是一个与孩子一起探究的过程,强调的是逻辑的推理和展开。显然,这是提高孩子思维力、培养孩子理性精神的有效方法。

建议五: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

  傅雷认为,每个人都会以丰富的方式表现他特有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孩子也是如此,而且大多数孩子从小就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能力偏向和兴趣爱好倾向。从傅聪学习画画与学习钢琴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不太稳定,他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通常与自身的好奇心以及新鲜感受分不开。所以,作为父亲,就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引导。

  以下是傅雷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父亲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不要总是打扰他,多观察,少干涉;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接触自然;提供可以有条理地摆放东西的活动空间,使孩子对活动更为投入;提供需要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简单玩具,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实物的样本,使他模仿,激发学习兴趣;给孩子讲故事,特别是启发性故事;对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要予以支持,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效果;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子箴言】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重视孩子的天赋,并按照天赋培养他。其实,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可以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孩子的兴趣判断天赋;二,从孩子的行为判断天赋;三,从孩子的性格判断天赋。

卡尔·威特:潜能教育法

  卡尔·威特只是一个乡村牧师,但他却有独特的见解。其中,最值得让人赞叹佩服的就是他对孩子的教育理论。他说,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出现智力的曙光同时开始。他坚信,只要坚持这样去做,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才。实践证明,他的说法完全正确。

【家教现场】

  1800年,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出生了。但是,小卡尔·威特却是一个很不称心的婴儿,邻居们都认为小威特就是一个白痴,而且还暗暗为这个孩子的未来和老威特夫妇的境遇而忧愁。

  不过,老卡尔·威特并没有失望,而是在脚踏实地地实行着自己原定的教育实验。其实,自从小卡尔·威特出生后,周围的人们就一直以怀疑的眼光观望,看老威特是怎样教育小威特的。

  小卡尔·威特在父亲老威特的教育下,8岁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国语言,并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2岁发表了螺旋线论文,13岁出版《三角术》,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案例分析】

  1818年,卡尔·威特写成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该书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卡尔·威特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可当时流行的主导思想是,儿童教育应当开始于七八岁。除了这个论调外,还有一种让许多家长感到十分恐惧的观念是,早期教育有损于儿童的健康。所以,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简直荒唐至极。于是,这本书就被埋没了。

  实际上,《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神奇的书,它让后来的很多人都从中受益匪浅。所以说,老卡尔·威特不仅造就了一个天才,使儿子成为通过早期教育取得显赫成功的典范,而且将他成长的秘密公之于世,为后人成功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第一份范本。

【教育建议】

建议一: 重视语言的早期教育

  老威特认为,要想尽早发挥孩子的潜能,就必须循序渐进,首先从语言开始,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它,孩子就得不到任何知识。他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多么早也不为过。在小威特刚学会辨别事物时,老威特就教他说话了。

  他在书中写道:“我在儿子眼前伸出指头,儿子看到后就去抓它。当他终于捉到时,就很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吮吸。这时我就用温和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

  就这样,在小威特刚有辨别能力时,老威特就拿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看,同时用温和而清晰的语调重复东西的名称。不久,威特就能清楚说出这些东西名称来了。

  在小威特稍大一点后,老威特就抱着他念餐桌上的餐具和食物的名称,还有身体的各个 部位,衣服的各个部分,屋里的各种物品,房子的部位,院子里的草木及所有能引起威特注意的东西的名称,同时还教他动词和形容词,使他的词汇逐渐丰富起来。

  老威特反对一味采取填鸭式的硬塞,他通过与儿子谈论饭桌上的器具、室内的摆设、院子里的花鸟鱼虫等,每天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巧妙地使他掌握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

  当小威特稍微能听懂大人说话时,老威特就天天给他讲故事。讲故事不仅能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他的词汇。老威特不仅让小威特听故事,而且还要他自己讲。这样,小威特在五六岁时就已经轻松地记住了3万多个单词。

建议二: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少。他大量的时间都在尽情地玩耍和运动,非常健康活泼。在学习方面,除了学会外语以外,他还轻松顺利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老威特特别强调,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开始教。为了教小威特认字,他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用一些鼓励的话来激发他幼小的心灵。

建议三:丰富孩子的知识

  老威特非常懂得怎样有效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在小威特三四岁时,老威特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简单走走,而是把教育渗透其中。有时老威特会摘下一朵野花解剖一下,向小威特讲解花的生长特点和作用;有时在花园捉只小虫,就教他有关昆虫的知识。这样,他通过一块石头、一草一木等实用素材来对小威特进行最生动的教育。

  只要在散步时,某种事物引起了小威特的注意,老威特就教给他相应的知识。所以,当小威特后来阅读动物学和植物学的有关书籍时,他很容易就能理解。

建议四:要鼓励孩子的善行

  老威特就特别注重鼓励儿子的善行,从小就给他讲历史上各种从善的故事。只要小威特做了好事,老威特就表扬他:“好!做得对!”同时,他又很注意表扬的分寸,以免让小威特有骄傲情绪。小威特刚学会识字的时候,老威特就教他背诵各种有关仁爱、友情、亲情、勇气等道德的诗,才几岁的他很快都背了下来。老威特还为他做了一个“行为记录本”。做了好事,就记下来,留作永久的纪念。有了这种鼓励,小威特就会一辈子努力做好事。

建议五:后天也能培养出天才

  老威特认为,天才与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如果孩子生下来即使天赋很高,而后天教育不到位,他的天赋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发挥,他也不会成才。社会上曾出现过很多高天赋的孩子,遗憾的是,其中很多孩子因为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成为极为平凡的人。这就是能力的遗传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出现遗传性天才的例子却很少见的原因。老威特告诫人们:“不要失望,不要相信万能,坚定不移地去做吧,你们的孩子也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建议六: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老威特提倡,教育就是要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特别重视孩子智力、品德和身体的全面发展。他还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在生活上,老威特也要求孩子要有情调,他在住宅的周围修上雅致的花坛,栽上各种有情趣的花卉,保证一年四季常开放;另外,老威特还特别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教孩子背诗、写诗,小威特后来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建议七:让孩子愉快幸福地玩耍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小威特买什么玩具。他认为,孩子从玩具中学不到知识。为了让小威特在玩耍中增长知识,老威特在他家的院子里修了一个大游戏场,在上面铺上了厚厚的沙子,周围还栽有各种花草和树木。小威特在那里捉小虫,观赏花草,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

  但凡是大人要做的事,小威特也都想做,尤其对厨房的活,总是想插手。老威特认为,对于孩子的这种喜好,如果能引导得好,就能极大地丰富他的知识。为此,老威特还专门为儿子配了一套炊事玩具。老威特还为儿子做了许多形状各异的木块,他用这些木块盖房子、建教堂、修塔、架桥、或者筑城,这对于孩子智力的开发非常有利。

  老威特认为:虽然我儿子的玩具很少,但是不管冬天有多长,他都不感到无聊。他能利用这非常有限的一点玩具,愉快而幸福地玩耍着。

【教子箴言】

  卡尔·威特认为,孩子最终能成为天才还是庸才,并不取决于孩子天赋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孩子从出生到五六岁时的教育。他坚信,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便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天才。

赫伯特·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赫伯特·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了科学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家教现场】

  当斯宾塞发现儿子小斯宾塞开始在花园里对蚂蚁产生兴趣时,也加入了他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仅仅是看,是玩。看它们怎样把一粒面包屑搬回来,怎样跑回去报信,带来更多的蚂蚁……第二天,斯宾塞拟出了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在“自然笔记”里开设蚂蚁的专页;从书本上更多地了解蚂蚁,并作上笔记;蚂蚁的生理特点:吃什么?用什么走路?用什么工作?蚂蚁群的生存特点:蚂蚁群有没有王?怎样分工?怎样培育小蚂蚁?

  有了目标,小斯宾塞的兴趣更浓了。如果说开始他只是觉得好玩,那么现在他还觉得有意义了。这项研究几乎持续了一个夏天。实际上,在这份计划里,已融入了系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孩子专注达到目标的意志。

  类似这样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必然地”发生在小斯宾塞的身上。蚂蚁之后是鱼,鱼之后是鸟类,鸟类之后是蜜蜂。有意思的是,小斯宾塞不仅仅学习这些动物的一般知识,而且开始发现它们的一些“群类特点”。

【案例分析】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一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群蜜蜂或者是一条小虫,都会吸引孩子长时间的观察。他可能会花上一个下午去观察一群蚂蚁的活动,而且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即使太阳把背晒脱皮也不在乎。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然而,很多家长“理智”地、毫不怀疑地认为,即使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去这样与蚂蚁玩,他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实际上,这时关键就在于您的引导,引导孩子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

  斯宾塞认为,家长在类似这种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让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让他学会求知的方法,就会让孩子快乐成长。

【教育建议】

建议一: 用引导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

  斯宾塞认为,每个孩子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会引导孩子培养某种特长;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教育方法不恰当的家长。家长应该利用孩子的兴趣,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对此,斯宾塞给家长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不能简单地因为自己认为“没用”而指责或否定他;利用这种兴趣可能给他带来的快乐专注,从而使他获得与这一兴趣相关的知识;引导孩子通过自己查阅和请教别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记录是使知识存留下来,并训练使用文字、图画、书籍的好办法;对于还不具备文字记录能力的孩子,家长也要给他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题目写下来,让他口述;尽量不使用“任务”、“作业”这类词,而代之以有趣的开头。

建议二: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

  和睦的家庭也是促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而且,如果夫妻真诚相爱,就无需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有爱,什么是善美;如果家庭气氛和谐,家庭成员彼此赏识,孩子就会体谅和关心他人。

建议三:要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一定要让他坚信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他注重调整心理状态,使其迅速恢复快乐的心情。

建议四:不过分地批评孩子

  只要孩子不是犯错过大,您应该适当提醒,不需要横加指责。过多地指责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斥责孩子,对孩子的打击更大。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变得消极自卑。对于大错误,您也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以防批评过度。

建议五:对孩子不要冷漠和麻木

  对孩子来说,冷漠是极具杀伤力的行为,冷漠留给孩子的心理阴影将会终身不散。冷漠地对待孩子比打骂孩子更加恐怖。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心理变态。所以,一定要避免对孩子冷漠和麻木。

建议六: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要靠自尊来支撑。孩子往往因为年龄阅历的关系更在意别人的话,尤其是家长的话。家长无意说出的话,都可以潜入孩子意识中,而且在他的成长过程和成年生活中不断地支配其行为。孩子的自尊心像幼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除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建议七:不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曾经希望当画家的父亲没有实现理想,于是他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计划把孩子培养成画家来一偿夙愿。要知道,当孩子去努力地弥补您的遗憾时,或许孩子正在制造他自己的遗憾。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才能,这些是他成功的关键。要能清晰地确信孩子能在哪方面取得成就,然后引导孩子朝这个方向努力,孩子才容易成功。那种让孩子放弃优势,来完成家长没有完成的遗憾,最后肯定无法如愿。

建议八:不要求孩子十全十美

  世界上没有完人,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和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您的宽容常常会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加倍的补偿、回报,适当的激励也会使孩子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

【教子箴言】

  斯宾塞认为,要想让孩子快乐成长,就必须培养他快乐、自信和积极的性格。他的教育理念成为了现代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他也被认为是对欧美国家的父母和老师影响最大的、培养最多优秀人才的教育家。

约翰·里根:培养责任感

  

  约翰·里根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位父亲懂得培养责任感是对孩子的真爱:只对孩子有期望还不够,还要让他懂得承担自己的过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正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罗纳德·里根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教现场】

  罗纳德·里根是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在成长过程中受父亲影响很大,他的父亲约翰·里根虽然是一个普通的鞋店售货员,但懂得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

  在里根11岁那年,因为燃放爆竹被警察罚了12.50美元。当时的美国,一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这些罚款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父亲替他交了罚款,但却要他归还。为了还父亲的债,里根只能边刻苦读书,边抽空辛勤打工挣钱。他到餐馆洗过盘子刷过碗,也捡过破烂。半年后,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而父亲也肯定他是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相信他将来定有出息。

  里根后来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案例分析】

  这位看似平凡的父亲,能如此严格的教育儿子,说明平日里他是个很负责人的人。如果里根的父亲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也许会和警察争辩,也许会请求少交一点罚款,也许回家会训一顿里根,也许不会有让儿子还钱的想法,当然也许看儿子为了还债那么辛苦而收回成命……他没有这样做,因为这个父亲懂得责任对人一生的重要。

  可以说,一个不留情面的父亲成就了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儿子。当年如果他不是这样严格地要求里根,或许,里根就成不了日后那个负责任的美国总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作为父亲,要想培养孩子有责任心,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家庭责任意识。有的父亲,不知道自己家的物品放在哪里,也很少参与家务活的劳动,把家务活交给妻子、保姆或是父母来做,甚至对家庭成员的行踪漠不关心……自己就像是家里的客人,家也好像是一个旅馆。这样的“责任心”,怎样培养有责任心的下一代?

  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也是生活的享受者。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定会乐于付出,做事认真而不敷衍,乐此不疲地享受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父亲,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从而真正影响出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教育建议】

建议一: 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

  作为父亲,在生活中应该尽心尽力对待身边的一切,不敷衍了事。如果我们能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会树立起责任意识,也自然会懂得如何有智慧地为孩子付出。要学会少说推卸责任的话,如果遇到事情就抱怨、责备,就会影响孩子,当他不顺心时,也会习惯性地指责别人。多为他人着想,在生活中、工作中多付出少计较,多体谅少埋怨,多理解少要求,多换位思考少唯我独尊……这就会让我们自己和孩子一同树立起强有力的责任感。

建议二: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要忽略孩子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会对孩子责任感的养成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盛饭,自己拿凳子,自己吃饭等。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您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您多做点,让孩子学着做。慢慢地,孩子做起这些小事来就会比较自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放手让他多做一些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些小事都是他的责任,他必须自己完成。由此,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慢慢形成。

建议三: 鼓励孩子勇敢承担责任

  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勇于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破了谁家的玻璃,或损坏了公共物品。不要责备,请孩子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从中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当然,去给损失的一方承认错误是必须的,但并没有结束,请一定要支持孩子赔偿物品。这是孩子懂得负责任的开始。这个过程中,别忘了肯定他的诚实和勇敢。

建议四:要让孩子履行承诺

  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一旦许下的诺言,就要尽力去履行。自己承诺了别人的事情,即使不情愿做,也必须认真对待,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另外,父亲在生活中也不要食言,否则也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建议五: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很多孩子做事都虎头蛇尾,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责任心。所以,一定要选难度适当的任务让孩子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给与适当的帮助和监督,提醒孩子不轻易放弃,养成有始有终的做事习惯。这样,一方面能培养他做事的信心,也能培养他做事的责任心。

【教子箴言】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父亲一定不要替孩子承担后果,要给他承担责任的机会,否则,就等于给他提供了逃避责任的机会。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作者:张振鹏类型:都市状态:已完结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