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五四好书网 > 资讯 完整版《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孙云晓陶行知)小说精彩章节手机内免费试读

完整版《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孙云晓陶行知)小说精彩章节手机内免费试读

时间:2022-05-07 10:22:19编辑:梦琪

精品好书《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是来自张振鹏最新写的一本都市风格的小说,文中主角是孙云晓陶行知,本书考据严谨,细节翔实,全文讲述"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做一个智慧型的父亲——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 免费试读

  当您成为父亲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自己的附属物,任由自己去随意对待,溺爱也好,威胁也罢,其实都错了。父亲一定要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和您不是附属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相合作的关系。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需要让自己具备真实的智慧,比如,鼓励孩子超越自我,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懂得身教的重要,与另一半的教育观点一致,等等。只有您做一个智慧型的父亲,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孩子的一生。

鼓励孩子超越自我

   

  对每一个人来说,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标准,更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技能,是人们高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证。可以想象,一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很难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所以,作为父亲,一定要鼓励孩子超越自我。

【家教现场】

  女儿高考前的第一次模拟答案很不理想,心里很不好受。考完后,她哭着给爸爸打电话,回到家后,她依然挂着泪水,神色黯然。

☆ 家有坏爸爸 ☆

  爸爸看到女儿的样子,说:“别哭了,不是还没高考吗?你要一直这样下去,高考时你就真哭了!”

  结果,女儿听完这句话,哭得更厉害了。

  爸爸说:“唉,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一次模拟测试吗?真是的,小题大做!”

  看爸爸也不理解自己,女儿哭得更厉害了……

☆ 家有好爸爸 ☆

  爸爸对女儿说:“没事,你考得不错,这个成绩能上专科没问题。现在离高考还有3个月,只要你努力,就可能发生奇迹的。”

  女儿算是有了一点心理安慰。

  爸爸接着说:“孩子,相信自己!‘相信我一定能考入理想的大学,我要超越自己!’你每天在早晨起来在阳台上把这句话大声喊三遍。”第一天,女儿喊的声音非常小,爸爸对她说:“这样不行。你这是不相信自己,要大声地喊。”

  后来,女儿真放开嗓子喊了,结果,她一下精神抖擞起来。这种超越自我的精神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果,她的高考成绩比第一次模拟答案提高将近100分!

【案例分析】

  坏爸爸不懂得鼓励孩子超越自我,还打击孩子。而好爸爸却能想办法激励孩子,让孩子去超越自己,当然,这种鼓励也是非常有效的。

  1901年,莱特兄弟在首次飞行试验失败时有人说:“人类在50年内都不可能飞上天。”但是,仅在两年后,莱特兄弟就成功飞行了。1903年,美国一位银行总裁建议亨利·福特别投资创办汽车公司。他说:“马车将继续保留下去,机动车只会是很快消失的新奇玩意儿。”

  其他诸如蒸汽船、原子弹等的发明都是这种情形。但是,天才并不会因为他人的不理解而放弃追求,他们会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并从中体验获得胜利后的巨大成就感和喜悦感。这正如美国将军巴顿所说:“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事实上,接受挑战不仅仅能够获得胜利的喜悦,更能够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生活必须经常做自我超越,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正如音乐必须不断改变主题和旋律一样,一曲完成再来一曲,决不倦怠,决不沉睡,自始至终,保持清醒。”超越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一个人只有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他才会不断努力进取,不断地突破自身,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最终超越自我。那么,父亲应该才能让孩子超越自我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对生活充满***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可见,充满***的人,对于任何一件小事都力求做得最好,再平淡的生活他也用十分的认真来对待。他们知道,现在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努力,都是成就未来的基础,都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父亲要让孩子懂得,手边的每一项小事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如果孩子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他能做成一项大事业。实际上,只有充满***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才能实现人生的卓越和完美。

建议二:教孩子追求尽善尽美

  在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格言:“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是的,“追求尽善尽美”值得每个人作为一生的格言,一个超越自我的人凡事应当做到尽善尽美。如果每个人都能实践这一格言,无论做什么事,都会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

  一个超越自我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他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所以,父亲应该让孩子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无论身在何处,做什么事情,永远都应该追求尽善尽美。

建议三:教孩子做优缺点记录

  要想让孩子超越自我,父亲还要教孩子做好优缺点记录,指导孩子设计“优缺点记录本”,让他定时记录自己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的优点、长处以及好的行为等,比如,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进步、在班级活动中取得了荣誉、帮助同学解决了他们的困难,等等。这些都值得孩子记录,因为这些优点既是孩子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能够促使他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同时,父亲更要监督孩子记录下他自己的缺点、不足以及错误,只有让孩子对他自己的不足有羞耻感,才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从而让他超越自我。

建议四:让孩子拥有创造奇迹的渴望

  一个人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在思想上或在行为上最有追求,他渴望成功,渴望创造奇迹,改变命运。

  野田圣子刚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当白领丽人。在受训期间,圣子被安排去清洁厕所。一开始,圣子根本适应不了,当她手拿抹布伸向马桶时就作呕。但最终,她在一位同事的帮助下克服了心理压力。训练结束那天,圣子擦完厕所后,毅然舀满一大杯厕水,一饮而尽。这次经历,也成了野田圣子日后做人处世力量的源泉。从此,野田圣子变成了一个渴望创造奇迹的人。37岁时,她当上日本的邮政大臣。

  如果孩子拥有创造奇迹的渴望,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努力做到最好,在学习上也力争上游。只要孩子抱有追求卓越的信念,就一定能实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建议五:不要让孩子为心灵设限

  自我设限是人生的最大障碍,如果突破它,将会给人生带来奇迹。一个人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局限,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跳蚤有极强的弹跳力,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中,跳蚤会立即跳出来。接下来,如果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啪”的一声,跳蚤就会重重地撞在盖上。在一次次被撞后,跳蚤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跳的高度。再过一会儿,跳蚤再也不会撞到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小时后,把这个盖子拿掉,跳蚤还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再过几小时,跳蚤还在原来的高度跳。一天后,跳蚤已经无法跳出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杯子吗?当然不是。只是经过碰撞,它已经默认自己无法逾越杯子的高度。每个人心里总有个“盖子”,如果不将它打开,就会像跳蚤一样,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的真实高度。所以,父亲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不停地突破自我,勇于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能力,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潜能设限。

建议六:给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充满自信的、不大肆宣扬的、宁静平和的品质,也是父亲作为男性能传授给孩子的一种特殊的可贵品质。但在孩子小时候,这种品质却常被父亲们忽视。因为当孩子遭遇失败时,父亲先心疼不已,要么为孩子的失败找理由,要么尽力帮孩子弥补,并小心呵护避免孩子再次失败。这样做,不能让孩子了解到成功的意义与失败的价值,也不能帮孩子学会面对成功与失败。所以,孩子失败了,父亲应该给予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让他跌倒了能够再爬起来,在成功时,也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教子箴言】

  父亲要鼓励孩子,只有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当孩子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他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其实,正是这种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进取精神才能缔造孩子人生的辉煌。

给孩子贴“积极”标签

  父亲应该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给孩子贴“积极”的标签。孩子懂得了积极,他一定会乐观向上,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进步,他的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反之,他的世界就充满了悲观和失望,也不会取得生活、学习以及未来事业上的成功。

【家教现场】

  周然很喜欢唱歌,但歌唱得却不怎么好,可他喜欢唱呀,电视里的一些歌曲,他都能哼唱上几句。有一次,父亲下班回来,听到周然在兴奋地唱着湖北民歌《挖泥鳅》……

☆ 家有坏爸爸 ☆

  父亲讽刺地说:“周然,唱得什么呀?我怎么越听越像鹅叫呀!”周然的歌声一下就停止了。

  周然想:“我唱歌真的不行呀!我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尽管我唱得不好,可爸爸为什么要说我像鹅呢?爸爸一定是不喜欢我了!”

  后来,周然的话越来越少了,性格非常孤僻,他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

☆ 家有好爸爸 ☆

  虽然听到周然的歌声并不怎么好,父亲还是很高兴,因为儿子爱唱歌,就证明他很乐观。于是,父亲说:“好,唱得还不错。”

  周然很高兴:“真的吗,爸爸?”

  “是的,虽然比原声还差一些,但我相信,你只要坚持唱下去,一定会唱好的!”

  听到父亲的话,周然美滋滋的,于是更加积极地唱了起来……

【案例分析】

  对孩子而言,最希望从父亲那里得到赞赏和鼓励。但是,很多不明智的父亲却经常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就像上面的坏爸爸,孩子的积极性就在他的讽刺中被扼杀了,这就等于给孩子贴了一个“笨”标签,以至于孩子丧失自信,变得孤僻。好爸爸善于挖掘孩子唱歌背后的东西——乐观,而且还想办法鼓励孩子,其实这就等于给孩子贴了一个“积极”的标签。

  父亲应该知道,没有什么比您的嘲讽更能打击孩子的自尊心的了。其实,羞辱与讽刺就是一把利剑,是孩子自信心的杀手。所以,父亲应该学会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息,让他变得积极起来,这样孩子的生活才会一片阳光。

【教育建议】

建议一:相信孩子可以成为天才

  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68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实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大幅度地提高了。

  其实,这份所谓的“最有前途者”的名单是罗森塔尔随便写上去的名字,并没有真正对这些学生做过任何的测评。同学们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和父母更多地关注了他们,更大程度上重视了他们。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都有可能成长为伟大的人物。但是,要实现这种可能,需要父亲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珍惜这些孩子。父亲的期待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方向。

建议二:别给孩子贴“笨”标签

  一位父亲愤愤地对儿子说:“你看人家××,考了那么多分,你呢?不及格,你怎么就那么笨呢?!”儿子低着头,小声地顶嘴道:“我就是笨,我笨当然不及格了。”“你说什么?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父亲提高了声音,显然儿子的话惹怒了他。

  孩子学习不好,父亲着急很正常,本无可厚非。不过,这位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妥,极易导致孩子自卑、自暴自弃,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笨,从而成为一个真正“不及格”的人。所以,每位父亲都应该以这位父亲的行为为戒,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否则,只能培养出真正的笨孩子。因为,孩子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标签——“我很笨!”

建议三:避免孩子整天唉声叹气

  孩子有的时候会模仿别人唉声叹气,一开始可能是好奇,但是,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习惯。比如,模仿口吃的人说话,久而久之自己说话也不利索了。尽管有些调查说,叹气能缓解压力,但是叹气源于不顺心,源于对事情的无奈,这本身就有消极的成分,而且越叹气越消极。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请父亲及时纠正。

建议四:让孩子远离思想消积的人

  消极的心态会阻碍一个人前进的脚步,会让人失掉许多唾手可得的机会。有消极心态的人看到的是阴影和暴风雨,是失败的一面。相反,一个拥有积极心态的人看见的是成功的一面,他会觉得生活中总是阳光普照。

  有家做鞋子的公司,派了两位推销员到非洲去作市场调查,看看当地的居民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不久,这两个推销员都将报告呈给总经理。其中一个说:“不行,那里根本没有市场,因为那里的人根本不穿鞋子。”而另一位则说:“很好,那里的市场大得很,因为居民还没有鞋子穿,发展潜力无可限量!”同样一个事实,但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因为前者心态消极,而后者心态积极。

  消极的人会整日抱怨,不思进取,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消极影响。所以,父亲要让孩子远离那些有消极心态的人,多与思想积极的人、锐意进取的人交流,孩子才会因此而更加积极有为!

【教子箴言】

  积极的孩子必然会主动,必然会把握自身的原则,有自己的价值观,积极的孩子一定会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积极是孩子心灵的营养素,当一个积极的孩子面对消极因素时,他不会让自己沉溺其中,而是能以愉悦的态度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遇事保持理智与冷静

  情绪对人有超乎想象的影响作用,外界的环境无论如何变,如果我们的好心情不变,那开心常在;如果外面的影响还没有来,我们的坏情绪就来了,那痛苦常在。作为父亲,尤其要注意遇事保持理智与冷静,学会克制情绪,这样才能给自己、孩子与家庭带来真正的幸福。

【家教现场】

  有一个男孩很聪明,也很顽皮,所以总是能做出让父亲生气的事情来。父亲有时候很生气,就会打孩子。有一天,男孩又让父亲生气了,父亲也把他给打了一顿,他满怀恨意地看着父亲,父亲对他的眼神很吃惊。

☆ 家有坏爸爸 ☆

  父亲看到孩子的眼神,更加生气,就气呼呼地对男孩说:“看什么看?还反了你了?”

  男孩也不说话,眼神中依旧充满恨意。

  父亲真的火了,又打了孩子一顿。可是,孩子仍旧不服气。从那以后,男孩与父亲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 家有好爸爸 ☆

  父亲反思了一晚上,第二天对他说:“爸爸今天带你到新华书店,你喜欢什么书,爸爸就帮你买。”在路上,父亲问儿子:“昨天我打你,你是怎么想的?”儿子不吭声,父亲问了多遍,孩子依然不说话。

  父亲正准备呵斥孩子,想起昨天孩子的眼神,就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又耐着性子说:“我今天肯定不打你,你告诉我吧。”

  儿子说:“我恨啊!”“怎么个恨法?”“恨得骂你。”“骂什么呢?”“骂你是个鬼……”父亲一听,大吃一惊。

  从这以后,他再也不打儿子了,而是给孩子讲道理。慢慢地,孩子对父亲亲近了,由于父亲的改变,家庭里有了和乐融融的氛围。

【案例分析】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需要父亲保持理智,保持冷静,当然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那就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就只能做个坏爸爸。有句话说,掌控情绪,才能掌握未来,如果在教育孩子时,父亲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一定会是个好爸爸。

  其实,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刻都体验到情绪的存在,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时急躁,有时平和……情绪本身对我们的身心影响很大,而情绪还可以传染给他人。作为父亲,我们的情绪最容易传染给孩子,如果是好情绪传播开来,孩子的心情一定会开心愉快;如果坏情绪得不到及时克制,可能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

  正如,那个打儿子的坏爸爸,他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而那位好爸爸则懂得控制情绪,他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儿子。所以,好情绪可以让它蔓延,坏情绪还是让我们自己化解吧!

【教育建议】

建议一:要注意培养自制力

  一般情况下,自制力强的人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都比较高。一个人如果有较好的素质就不容易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如果父亲从根本上意识到,冲动产生的后果一定是糟糕透顶的话,就容易在生气的一刹那控制住自己。因此,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建议二:别让自己的坏情绪蔓延

  当您有了坏情绪时,要想办法赶快化解,否则带着坏情绪为人做事,不但自己身体受损,对无辜的人也不尊重,事情也做不好。正如,生气的父亲开车去办事,带着强烈的情绪很容易出交通事故。所以,父亲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请及时化解。

  化解坏情绪有很多方法,生气的当下最好是深呼吸或持续保持微笑的表情,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调节心情,特别是微笑,当嘴角上扬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受会使自己平和下来。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身体的感受是紧密相连。如果情绪一直不好,可以及时洗个热水澡,或者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去亲近大自然,或深呼吸、数数、微笑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坏情绪。

  当然,父亲也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当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父亲可以鼓励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自控方式。孩子只要能控制和疏导情绪,就会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心态。

建议三:和孩子做抗干扰的游戏

  为了让孩子学会理智与冷静,父亲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抗干扰的游戏,比如玩“抽木棍”的游戏。父亲应该讲好规则:参与者要从所有的木棍中抽出一根,并保持其他木棍不动,而另外一个人可以用语言、表情去干扰对方,看谁能在强烈的干扰下保持冷静和胜利。这种游戏会锻炼孩子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建议四: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

  教育女儿,也有父亲的责任。所以,父亲要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因为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女儿未来的婚姻生活。父亲应该保持理智,女儿的合理要求要满足她,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要满足她。否则,女儿就会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对自己的先生提出一样的要求,如果先生做不到的话,她就会想:“为什么爸爸能做到,而你做不到呢?”这样的话,女儿就容易对先生失去情感上的信任与寄托,从而变得冷漠、苛刻,甚至导致家庭走向破裂。

【教子箴言】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是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痛苦与快乐,并非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所以,父亲要学会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也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独立自主是孩子健康人格的表现,只有学会独立自主才能立足社会。也许有的父亲认为独立解决问题是大人的事情,其实这一点对于孩子更重要。孩子必须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他才能从小具备生活的能力,才能更沉着地应对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事业的失败。

【家教现场】

  有个男孩5岁开始学绘画,父亲为了让他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就找来许多几何图形的物体。男孩问:“爸爸,这些几何图形到底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这样问呢,孩子?”父亲一时弄不清儿子在想什么。

  “爸爸,我觉得挺奇怪的。画画的时候,我发现好多东西,比如房子、马车、书桌……什么的,好像都与几何图形有关。”

  “有关?怎么有关?”

  “它们都是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可似乎没这么简单。只是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除了这个,它们还能有什么复杂的关系呢?”

☆ 家有坏爸爸 ☆

  父亲想了想说:“孩子,来,爸爸给你讲……”于是,爸爸给孩子讲了起来,但孩子听完也就听完了,没了兴趣。

☆ 家有好爸爸 ☆

  父亲说:“这个问题爸爸希望你自己来解决。你如果学了数学,就能明白你说的这种复杂关系了。”

  “真的?”男孩高声叫道,“我愿意学数学!”

  从那以后,父亲正式开始教男孩学习数学。

【案例分析】

  爱提问题是孩子的天性,说明孩子有好奇心、善于思考。?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孩子有问题,说明孩子从小就有探索的天性。

  但是,作为父亲,也应该懂得鼓励孩子去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坏爸爸虽然耐心给孩子讲其中的道理,但最终没有留住孩子的兴趣。好爸爸则能有智慧地鼓励孩子自己去通过学数学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于是把孩子引入到了数学的王国。其实,上面的男孩就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而好爸爸就是伽利略的父亲。

  所以,父亲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既不能敷衍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去解决。?有句格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要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鼓励他自己动手,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问您问题的时候,请您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更不要推开孩子说:“烦死了。”在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问题时,不要因为嫌麻烦而敷衍孩子。如果孩子很小,而您的时间确实空闲,不妨认认真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解答孩子疑问的同时您很可能得到人生的启发。当确实要有事情忙,请认真告诉孩子:“孩子,对不起,爸爸现在很忙,等一会儿,爸爸一定回答你。”当然,之后一定要告诉孩子答案。

建议二:引导孩子自主寻找答案

  当孩子的年龄已经到了足以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时,父亲就不应该再替孩子解决了,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父亲应该及时鼓励他,给孩子加油打气,当然也可以提醒孩子一个方向,比如告诉孩子通过图书馆的资料,或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引导他自主去寻找答案,切忌代劳。

建议三:以激发孩子思考为标准

  无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您是否有能力回答,最好是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方向。特别是和孩子对话时可以反问,比如:“你觉得呢?”“说说你的想法吧!”或者“哦,爸爸真的不知道,你觉得该怎么寻找答案呢?”这个过程,父亲一定要放下自己作为成人的强大,和孩子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去探讨。

建议四:请孩子帮您解决问题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父亲故意遇到所谓的难题,然后请孩子帮忙解决。如果父亲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感到自己被父亲尊重,就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他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明显上升。当孩子解决了您的难题时,要及时鼓励他。如果孩子也被难住了,父亲也应该鼓励他,赞赏他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对他寄予期望,相信他能在以后解决这个难题。

【教子箴言】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一开始只有从您那里寻找答案。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您应该明白一点,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否则,一味代办就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当他独自面对难题时就会一筹莫展。

尝试做个“懒”爸爸

  相信很多父亲在生活中是很懒的,那为什么还要尝试做一个“懒爸爸”呢?其实这是一种智慧教育的策略,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亲不要过分勤快,什么事情都给孩子包办好,适当的“懒”一下,反而会让孩子更多的做事机会,会让他更好地成长。

【家教现场】

  郭正今年8岁了,有一次妈妈出差一星期,他的生活起居完全交给了爸爸负责。早晨起床,郭正照例像等妈妈一样,等着爸爸给他拿裤子,拿袜子,拿鞋子……

☆ 家有坏爸爸 ☆

  爸爸比妈妈一点都不差,看到儿子起床了,立即就给儿子拿来了所有要穿的衣服和鞋子。然后,他就赶紧给儿子做饭。儿子吃晚饭,爸爸又赶紧送儿子去上学,然后再去上班……

  中午,爸爸提前回家给儿子做好午饭;晚上,爸爸又提前下班到学校接儿子。几天下来,一直是这样,爸爸忙得不亦乐乎,心想:我真是个合格的好爸爸呀!

☆ 家有好爸爸 ☆

  可是,郭正在床上足足地等了5分钟,也没有等来爸爸。于是,他大声喊爸爸,可是爸爸就好像没有听到他的话,一直没有回应他。结果,郭正等不及了,只好自己动手,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穿好了衣服。然后,一赌气,在冰箱里拿了面包就上学去了。

  中午,爸爸也没有接他,他以为爸爸在家给他做好吃的了,可自己回到家后,发现爸爸还没有做饭,而且爸爸还拉他到厨房当帮手。不过,郭正那天中午吃得很香,因为饭菜里也有他的付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郭正渐渐地被爸爸的“懒”降服,每天自己拿衣服,穿衣服,叠被子……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指不上爸爸帮忙了。

  妈妈出差回来了,郭正满以为这次可以轻松了,谁知爸爸竟然说服妈妈一起“懒”。只要郭正自己能做的事情,爸爸妈妈都不插手了。没有办法,他只有自己变得勤快一点了。

  后来,班里同学组织郊游。同学们都不会做的事情郭正几乎都会,当同学们看到他熟练地做饭时,都佩服得不得了。这时,郭正才明白,爸爸的“懒”原来是有用心的。

【案例分析】

  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懒惰。其实,孩子懒惰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每一位做父亲的都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孩子的懒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那就是家长事必亲躬,什么事都替孩子办好,从而让孩子没有机会勤快。

  上面的坏爸爸就是这种情况,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办好,孩子哪里会勤快呢?而好爸爸却很有智慧,他知道让自己“懒”一点,就能让孩子变得勤一点。虽然孩子开始不理解爸爸的做法,但当他增长了很多做事的能力后,就对爸爸的“懒”恍然大悟,而且还感谢爸爸的“懒”。所以,要想做一个有智慧的父亲,不妨让自己变得“懒”一点。

  “懒”爸爸可以教出好孩子。比如,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自信心,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让孩子懂得劳动的艰辛,体验到父母的辛苦,也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让疲惫的大脑得到休息等等。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快点做个“懒”爸爸吧!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活

  很多父亲认为,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种“学习第一”的思想观念将直接导致孩子长大后没有生活能力,不会照顾自己。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只会读书而没有生活能力不得不请父母陪读,甚至被学校退学。所以,有智慧的父亲一定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活儿,首先应该让孩子从家务劳动、洗刷自己的生活用品开始。孩子只有学会打理生活,照顾自己,他才有强大的自立能力,学习自然也会搞好。

建议二:唤回孩子学习自觉意识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毛病,就是遇到难题往往会求助于父母,很少想办法自己解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出现被动学习的情绪,甚至是厌学。所以,“懒”爸爸绝不应该帮孩子解决难题,只引导孩子的解题思路即可,具体的操作要孩子自己完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实现自觉学习的目的。一位父亲面对孩子拿过来的不认识的字说:“自己查字典去。”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自身的实践,更好地学习。

建议三:尝试无视孩子的请求

  如果孩子想偷懒,让父亲帮他做点事,父亲可以尝试对他的请求视而不见,就像上面的那位好爸爸一样。比如,孩子想让您帮他拿个什么东西或者倒杯水,您就说,您也累了,不想动,让他自己动手去做。如果您有求必应,那就会培养一个懒孩子。

建议四:让孩子理解您的懒

  父亲“懒”是为了让孩子不懒,让他变得勤快。所以,父亲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让孩子理解您“懒”的真正含义。否则,孩子就会对您的“懒”产生误解和偏见,就会误认为父亲是不爱他的,是不喜欢他的,从而会从内心疏远父亲。那么,怎样让孩子理解您的“懒”呢?方法很简单,既要在言语上告知孩子,也要在行动上示范孩子,两者是相互结合的,在行动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在言语上告知孩子,也就是要注意把握好说教的时机,做到应景说教、及时说教。

建议五:您的“懒”不是真的懒

  无论什么时候,父亲都应该记得一点,您的“懒”是为了教育孩子的,而不是真的懒。否则,不但不能教育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称职父亲的“懒”决不是单纯的懒惰,而应该是对孩子的“懒”。实际上,父亲是要做一个勤快的人的,要勤快地做家务,保持个人和饮食的卫生,等等。只有在生活中给孩子榜样,孩子才会信服您。

【教子箴言】

  父亲要“懒”一点,只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就大胆地放给他来做,这样孩子才能一步步走向独立。古人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优越的外界条件只会让孩子得上“软骨病”。历练孩子吧,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做父亲的是否在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是否为孩子做好了“师表”?不要总是用言语教育孩子,更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孩子演说,因为教育孩子,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

【家教现场】

  王立和李平是同桌,都读小学3年级。但他们的做事习惯却大不一样,从书桌上下的东西就能看出来。

  每到周末,老师检查抽屉和书包时,李平的东西已经东倒西歪,胡乱摆放了,而王立的东西总是整整齐齐,很少有凌乱的时候。老师就把班级的图书角交给王立打理,他总是管理的有头有序,还经常教其他同学如何整理书包。

  一次,老师进行家访……

☆ 家有坏爸爸 ☆

  当进入李平的家门后,发现他父亲的鞋子就胡乱地放在门口,一双大黑袜子也躺在客厅的沙发上。老师跟李平的父亲交谈,说李平在学校的书桌上、抽屉里摆放的东西很凌乱,最好能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李平的父亲一听乐了:“呵呵,这有什么呀!我儿子学习好就行了。我也乱放东西,现在不照样过得很好吗?”

  老师无言以对……

☆ 家有好爸爸 ☆

  老师一进王立家,就看到整洁有序的环境,在和王立的父亲交谈时,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做事非常有计划、有条理的人。

  王立的父亲带老师参观了自己的书房和书柜,所有的图书都分门别类地按照科目摆放。而他总是让孩子帮忙整理,其实是引导孩子养成做事有序的习惯。

【案例分析】

  好爸爸教育好儿子,坏爸爸培养坏儿子。孩子的好与坏和父亲的身教有着巨大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看儿子什么样,就知道父亲什么样”等。对孩子来说,父亲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父亲对人热情、有礼貌,孩子就不会对人冷漠、无礼;父亲爱读书,孩子也会爱学习……

  作为父亲,您是否想到,您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个人就是您的孩子。在孩子的眼里,您就是一个英雄,尽管您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您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为了让孩子受到您的好影响,请您一定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无论您博学多才,还是庸庸碌碌,您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成长中的模板。因为父亲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于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看您这个父亲是怎样做的了。

  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男孩在睡午觉时,总会把脱下来的外衣整整齐齐地叠好。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爸爸每次睡觉时,都会把衣服都叠好放在一边的。”可见,即使父亲没有用言语教孩子怎样做,孩子也会在父亲的身教中学到。

  当孩子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时,父亲要及时站出来,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重要的是,说了这些话,父亲还得以身作则地去为孩子做出示范,让孩子从您的行动中看到。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正如“无声胜有声”,父亲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建议】

建议一:从孩子的言行中反观自己

  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我们第一反应是责备。但从中我们是不是该观察一下孩子平时对待物品的态度,这个态度很可能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当孩子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推搡时,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反省自己:生活中的我们在急躁时容易大嗓门,而且没有足够的耐心好好说话,甚至与另一半动手。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亲一言一行的体现。通过孩子的映射,请多观照自己。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说话温和礼貌,那么我们是不是在生活中习惯说“谢谢”或“对不起”;我们希望孩子和同学友好相处,而我们自己有没有私下谈论是非人我的习惯;我们希望孩子真实、坦诚,我们会不会在家里电话响起时,告诉另一半“就说我不在”?这样,孩子学到的都是您对他的负面影响。

建议二:要求孩子做事时态度要温和

  很多时候,我们意识到“让孩子这样做”会对他有好处。但此时,我们可能尚且没有养成“这样做”的习惯。作为父亲,也应该用温和的态度,但不是恳求或者讲条件。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可以说:“来,该吃饭了,我们一起先洗手!”而不是:“快去洗手!”即使我们已经做到了,对孩子也是温和的提醒。

建议三:虚心接受孩子对我们的提醒

  一位父亲希望儿子当三好生,可儿子一直没当上。有一次,儿子把成绩单给父亲,父亲一看成绩挺好,老师评语也不错,但老师提出孩子上课做小动作的毛病总是改不了。看到这,这位父亲火冒三丈,大声对儿子数落了一通,指责他有缺点不改,当不上三好生。

  儿子看父亲这么激动,心里也很难受,边哭边争辩道:“我们班的三好学生,他们的家长都是五好家长。他们说,他们的爸爸妈妈很少责备他们,都是鼓励他们的。”父亲一听,突然好想明白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从此,父亲用鼓励代替了指责,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后来,儿子上了重点高中,三年后又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期间也经常获得“三好生”的荣誉。

  父亲身正,孩子不令而行。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能说会道。在家庭中,可能会出现孩子疑惑:“爸爸都没做,为什么要我做?”如果孩子说的是对的,请您不要发怒,不要辩解,而是温和地对孩子说:“对,爸爸以前做的也不够好,但希望你做的更好,我们一起努力!”说完之后,您就能看到孩子敬佩的眼神。

建议四: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在教育孩子时,说出来的道理,一定要有相应的行为。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如果您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有的父亲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亲的教导就难以信服。所以,父亲言行一致,才能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孩子作出表率。

建议五:重视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孩子在上课时,打喷嚏的声音很响,尾音拖得很长,而且不用手掩住口鼻。喷嚏打完,大多都会引来同学们的嬉笑与嫌弃。能不能怪他?不能。因为没有人教给他如何打喷嚏。而且,一个不用怀疑的事实是:孩子很亲近的家庭成员绝对是这样打喷嚏的。

  也许有些父亲认为,打喷嚏是个什么大事?不错,这是小事。而小事恰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习惯,习惯影响了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决定了命运。我们可能在想:“我孩子运气不好,这次面试又没成功。”对,说不定,他就在面试时,打了一个如此的喷嚏!

   所以,父亲一定要重视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比如,一定要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整齐,动物归原……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也会自然效仿,即使有不当之处,经过您的提醒,孩子也会信服。所以,一定要在生活细节方面给孩子做好示范。

建议六:重身教但也不丢言教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用行动去影响叫“身教”,用语言去启发和引导是“言教”。作为父亲,在身教的同时能说出一句适当适度的言语,就像给溺水的孩子穿上了救生衣。所以,请父亲在重身教的同时,也不要疏于对孩子言语的启发和引导。古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明正确而有启发性的言语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重点在父亲有没有能力用一句话就让孩子茅塞顿开。

  怎样才能做好言教呢?首先,言教要看时机,比如孩子在生活中碰壁了,意识到错误了,就是言教的最佳时机;其次,言教要适度,当孩子已经领会了,父亲应该就见好就收,继续再说容易引起孩子反感;最后,言教用词不能太过激,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教育孩子,过激的用词只能起反作用。

【教子箴言】

  做父亲的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做好父亲,不过,只要愿意为孩子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就会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自我教育则是父亲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所以,父亲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生命之帆。

与母亲的教育观点要一致

  一位著名儿童教育家曾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能同时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孩子不能同时接受父母给予的两种价值观,不能接受两个以上的人生方向,否则,他的生活就会陷入矛盾中。所以,在教育观点上,父亲要与母亲一致。

【家教现场】

  3岁的于皓在家里吃饭时,不仅需要大人喂,还要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对此,妈妈坚决不同意,她要求孩子坐着自己吃。于是,孩子就哭闹。这不,孩子又上演这一幕了。

☆ 家有坏爸爸 ☆

  爸爸很烦,嫌吵,就对着妈妈大喊:“他想怎样就怎样,只要能把饭吃掉不就行了吗?”

  可是,妈妈的声音更高了:“那怎么行呢?吃饭一定要有个规矩。”

  于是,爸爸妈妈你一言我一语地就争吵了起来,孩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 家有好爸爸 ☆

  爸爸也知道,确实该让孩子改改这个毛病了。这时,于皓躺在地上,大哭大闹。爸爸任凭孩子怎样哭闹,就是不动心……最终,于皓看到自己哭闹没有效果,而且自己还哭得很累,就慢慢地不哭了。

  于皓起来后,自己拿起勺子,大口地吃起饭来……从那以后,于皓再也不让父母喂饭了。

【案例分析】

  教育孩子,需要夫妻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加上默契地配合,才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一方即使教育心境和方法都比较科学,但另一方有意无意的“扯后腿”,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好处,更会影响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

  就像那个坏爸爸,因为自己烦,就与妻子对着干,而妻子也被丈夫的坏脾气所感染,也与丈夫争吵,最终孩子不知所措。好爸爸与妻子的步调是一致的,他们一致“对外”,任凭孩子怎样哭闹,就是不再喂他,结果,一次就把孩子教育好了。

  有一项针对10所幼儿园的不同年龄的350名幼儿的调查:“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孩子们回答:“妈妈好,妈妈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还打得很痛。”“妈妈说买支枪给我玩,爸爸说不给,我讨厌他!”“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听我的话,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欢爸爸,因为我叫他买变形金刚给我,他不买。”“妈妈好。爸爸打我时,妈妈帮我对付爸爸。”……

  很多家庭都存在这种矛盾的教育结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首先,导致孩子形成双重人格。一方说要往东,另一方说往西,孩子往往会无所适从。有时他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表现自己,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是另外一个样。其次,使父母的威信降低,影响教育效果。第三,削弱孩子自控能力发展。第四,容易造成孩子不明是非,是非观就会变得模糊,甚至会是非颠倒。第五,观点不一致时,双方容易争执、争吵,致使家庭气氛紧张。这时,孩子会谨小慎微,不敢表现出天性。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影响成长。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家庭集体的完整和一致,是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而这个一致,不仅仅可能被教育者破坏……它也可能被父母的矛盾,被父亲的横暴、母亲的轻率所破坏。谁想真正地、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他就应该很好地爱护这个一致。

【教育建议】

建议一:夫妻要懂得和睦相处

  在生活中,夫妻一定要和睦相处,丈夫和妻子要学会为彼此求幸福,即使在很小的事情上,也应该显示出对另一半的谦恭和敬爱。夫妻之间,必须相互信任,不猜疑,不吵闹,不冷战……妻子要敬重丈夫,不给丈夫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添麻烦;丈夫应该爱护妻子,时常体贴她。夫妻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一致。所以,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应该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学会包容。

  孩子对于父母的察言观色能力很高,能一眼看清父母是否和睦。当父母不和,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就会向外界寻求,但是因为他的心智不成熟,反而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接触不良青少年、陷入早恋等等。所以,父母不要沉浸在夫妻的矛盾中,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建议二:别做让孩子为难的事

   夫妻双方经常会出现一个要让孩子休息,一个要让孩子学习,一方说要劳逸结合,一方说要巩固学习。两人各持己见,孩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弄得家庭气氛也很紧张。其实,其中任何一方暂时放弃自己的想法,就不会让孩子为难了。夫妻事后再沟通完全来得及。

建议三:夫妻双方平时要加强沟通

  夫妻双方不是遇到孩子的问题才坐下来商量,而平时就要多交流,各自谈谈自己的想法,互相听取意见。孩子每天都会给父母出不同的难题,夫妻就更要较强交流,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而且,夫妻的沟通也会避免孩子钻空子,比如,孩子问爸爸要完零花钱,很可能又去问妈妈要,但夫妻双方都不知道,及时的沟通可以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改正。

建议四: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

  每个小孩子看到父母吵架的情景都会很害怕,夫妻双方当着孩子的面争执次数越多,对孩子伤害越大。所以,夫妻即使当时有不满,心中有怒火,请双方都克制一下,少一点正面冲突,就会少一点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建议五:给孩子多说另一半的辛劳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孩子说出“我有多辛苦,你要理解我”之类的话都会感到不自然。所以,夫妻要多给孩子说对方的辛劳,比如,丈夫回来,妻子可以对孩子说:“快,给你爸爸倒杯茶。”妻子累了一天,丈夫可以对孩子说:“来,给妈妈捶捶背。”这样,大家都会生活互相理解的世界里。

建议六:不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另一半

  夫妻双方面临孩子的问题时,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对方的做法。比如,孩子摔倒了,妈妈本能地把孩子扶起来,父亲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妻子说:“你不要扶他,要让他自己站起来。”而下一次,丈夫可以用正确地行动示范给对方,当孩子摔倒时,丈夫马上过去,蹲下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这种行为既没有否定对方,又教给对方该如何做。

  夫妻千万不能背着另一半对孩子抱怨对方的不是,孩子还小,很多思想意识是靠父母影响的,孩子听多了,自然会有同样的思想倾向。这样,另一半的威信不但很难建立,而且孩子和对方的关系也不容易往好方向发展,而家庭就不容易和谐了。在生活中,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对方的高大形象,让孩子受到感染。

【教子箴言】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不要相互“拆台”。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双方有分歧,一个打孩子一个宠孩子,一个严厉批评孩子一个温柔袒护孩子,或是双方相互指责……这样,根本不会对孩子起到任何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是非不清、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作者:张振鹏类型:都市状态:已完结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