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五四好书网 > 历史 > 丧失的清朝

更新时间:2020-01-02 12:15:16

丧失的清朝

丧失的清朝 公孙谏 著

连载中 康雍乾努尔哈赤

丧失的清朝该小说的主角和配角叫康雍乾努尔哈赤,是作者公孙谏倾心写作的一本十分不错的历史小说,目前正在连载中。全书主要讲述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精彩章节试读:

女真是东北乃至整个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所谓“女真”,其实是东胡系民族对他们的称谓,意思是东部人。他们在尧舜时代就和中原王朝建立了关系,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公元9世纪的时候,民族中的一支栗末靺鞨才在松花江流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渤海国。

后来这个国家被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灭亡,但10世纪的时候,另外一支黑水靺鞨建立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金。

金国被蒙古灭亡以后,女真人散居在各处,其中有一支选择在东北地区过着祖先的传统生活,他们的命运和留在中原的同胞不同,不知不觉又走上了一条传奇之路。

在明朝,这批女真人再次频繁地出现在中原王朝的文献中,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东北。

明朝初年的时候,建州女真在牡丹江和长白山一带活动,海西女真在松花江流域活动,野人女真则分布在黑龙江与库页岛。

这三部分女真又可以分为很多由酋长领导的部落,比如海西女真又分为哈达、乌拉、辉发、叶赫四大部落。不过女真各部落之间并不是很友好,相反他们自相残杀,互相攻伐。当时野人女真的实力最为强大,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为了躲避他们的骚扰,被迫迁徙到辽东北边沿线。

建州女真也因此分裂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毛怜卫等部落。

不过迁徙之后的海西和建州也不能够维持和平共处,为了争权夺利而展开了连年的厮杀。

当时的明朝人看到辽东这些所谓的“野蛮人”互相攻打,表面上安抚,其实就是坐山观虎斗,幸灾乐祸。有时候女真人不打了,他们还要趁机挑事儿,今天拉拢这个打那个,明天唆使那个打这个,这种政策导致强大一时的女真人短时间内无法产生任何的凝聚力,根本对大明王朝构不成威胁。

但是随着一个叫做努尔哈赤的人出现,一切随之而改变,公元1616年,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以统一女真的身份建立汗国,国号“大金”,意思就是恢复了女真人以往的辉煌,历史上称为后金。十几年之后,他的儿子皇太极建立大清王朝,把女真人改为满人,定都沈阳,自称皇帝。

皇太极死后,顺治帝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帮助之下,一举攻入中原,很快就占领了整个中国,再次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号称清朝。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努尔哈赤的发家史。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的时候,死了亲娘,父亲塔克世又为他娶了一个后妈,这个后妈那拉氏为人非常刻薄,像对待灰姑娘那样对待他,后来又吵着要分家。塔克世受了后妻的迷惑,分家的时候,分给他的家产非常有限,以至于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非常苦,不得不搞一些副业来维持生计,比如挖点人参蘑菇什么的,拿到抚顺市场上去卖,日子也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来了。

等到他25岁的那一年,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那个刻薄寡恩的爹还有他的爷爷一起被明朝给杀死了,他感觉非常悲痛,决定向明朝讨回公道。

说到塔克世和觉昌安的死,实在和明朝没有多大关系,说到底还是女真民族内斗的结果,所以他的仇人不只是明朝,还有女真各部的首领。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在辽东,建州女真以王果的势力最为强大,他经常骚扰明朝,有一次居然攻破了辽阳,杀死了当地的执行长官。

当时镇守辽东的明朝大将李成梁,是一位名将,他立即出兵镇压了王果,并且把他杀死。可是王果的儿子阿台随后继承了王位,要为亲爹报仇。

阿台是努尔哈赤的姐夫,所以觉昌安和塔克世决心要调停这件事儿,于是就在李成梁包围阿台的时候,进城打算跟阿台谈谈,让他放弃无力抵抗,给明朝服个软,这事儿就算是过去了。

可是没想到,建州女真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出来搅和了一下,领着明军开始攻城,还大喊,谁杀死阿台谁就可以当城主。阿台误以为觉昌安和塔克世也是明朝派来的奸细,所以和他们发生了争斗。这个时候,李成梁炮火攻城,结果觉昌安和塔克世来不及撤离,同时死在了炮火之中。

努尔哈赤听说明朝人把他的爷爷和亲爹全都给炸死了,感到非常悲痛,于是就跑去质问李成梁,可是李成梁对他说是误伤,跟我们明朝关系不大。为了安抚努尔哈赤,还给了他三十匹战马,并且让他继承父亲的爵位。

可是努尔哈赤还是不能消气,一下子死了两位亲人这笔账也不能算了,但是以他当时的实力,还不如一股土匪强大,怎么敢跟明朝作对,于是他把矛头指向了尼堪外兰,率领几百人就杀向了图伦城。按理说以他的这点兵力,就算再加上明朝给的三十匹战马,还有祖先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是不可能打赢尼堪外兰的,可他偏偏就打赢了,从那一天开始努尔哈赤的实力就日益强大起来。

到了公元1593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势力开始向外发展,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海西女真。海西女真各部畏惧他的发展,于是在实力最强大的叶赫部落的撮合之下,哈达、乌拉、辉发等九个部落的联军浩浩荡荡地向建州古勒山杀了过来。

当时他们的兵马大约有三四万人,过了浑河之后,联军开始休息,准备明天一举击破努尔哈赤。当时努尔哈赤派出去的探子,从山上看到联军支起锅灶做饭,火苗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吓得面如死灰,回去都说不出话来了。

可是努尔哈赤根本就不在意,继续躺下睡觉。他的妻子赶紧把他叫起来,让他打起精神来,说现在可不是睡觉的时候,咱们只有一万兵马,跟人家没法比。你是不是害怕了。

努尔哈赤当时还是满不在乎,就跟他的妻子说:“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太不拿人当爷们了,我要是害怕了,能睡得这么美嘛,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联军什么时候来,所以比较担心,现在他们已经来了,我也就放心了,有什么好怕的。”于是躺下来又呼呼地睡觉。他老婆心想,真是应了那句话,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啊。

第二天早晨,努尔哈赤照常起床,领着他手下的将领冲入敌阵,一举击溃了九部联军,取得了古勒山战役的最终胜利。这时候,他的妻子才知道努尔哈赤果然是个爷们,并不是没心没肺的人。人家心里早就有谱了。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经过哈达战役、辉发战役、乌拉战役,分别平定了海西女真的三大部落,最后只剩下一个最强大的叶赫,依靠明朝的支持,继续和他作对。那么努尔哈赤现在手里有人有枪,自然要找明朝的麻烦了。

公元1616年实力已经很强大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宣布建立后金汗国,自称大汗,而后发表了著名的“七大恨”,宣布正式和明朝决裂,并且向明朝宣战。就在明朝以为他自不量力的时候,努尔哈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取了沈阳、广宁、义州这些地方,并且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明朝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大为惊诧,急忙下令征讨努尔哈赤,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朝发动四路大军,攻打赫图阿拉。可是他们选择的时间不对,当时正是冬天,位于关外的赫图阿拉非常寒冷,大雪封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朝大军本来的计划是分成四路攻击,然后合围赫图阿拉,可是没想到遇到这种天气,没能够按照原定计划会和,于是努尔哈赤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集中兵力,逐个击破,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明军主力损失殆尽。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和清朝对峙的转折点,从此刻开始,明***入防御,而努尔哈赤开始疯狂地进攻。

不久之后,努尔哈赤终于灭掉了自己的宿敌叶赫部落,统一了整个女真。

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大破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并且一举夺取了明朝在关外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广宁。当时的天启皇帝大怒,下令杀了熊廷弼,把他的脑袋砍了下来,传送到明朝的九个边防战区,给大家做个榜样,用明朝人的话说,叫做传首九边。

明朝派出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接替了熊廷弼辽东经略的职务,孙承宗是东林党的领袖,为人还是很有才华很有责任心的,并不像王化贞那么无能。他上任之后,仔细分析了明朝军队战败的原因,认为在沈辽战役之中,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很快取得胜利,并不是明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中了圈套。

当时明朝本可以仗着坚固的城池,慢慢地消耗努尔哈赤的力量,而女真人和蒙古人一样并不善于攻城,他们的制胜法宝是骑兵,只有在野战之中,才能发挥其优势,所以努尔哈赤经常引诱明军出城作战,把不利变为有利,而明军自以为天朝大国不能丢面儿,自大心理作祟之下,每次还都会上当,也就造成了屡战屡败的局面。

所以孙承宗在视察了前线之后,果断决定储备粮草,积极防御,看他能怎么办。此外孙承宗还大胆地启用了文官出身的袁崇焕驻守宁远,加强防备,以为策应,这样努尔哈赤看到无机可乘,只能暂时蛰伏,连续四年拿孙承宗没有任何办法。

但是因为孙承宗是东林党领袖的关系,和朝廷内的魏忠贤老先生搞得关系非常紧张,他离开京城之后,魏忠贤经常在天启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说他的坏话,因此孙承宗在辽东经常被掣肘,心怀不满之下,愤然辞官,回京城去了。

这是明朝党争之中阉党获得的一次巨大的胜利,此次胜利可是帮了努尔哈赤的大忙,不过也葬送了努尔哈赤,成全了袁崇焕。

当时朝廷派来接替孙承宗的是阉党的主力队员高第,高第也赞成孙承宗的防御政策,因为他很怕死。他的防御跟孙承宗可是大不一样,孙承宗做出的是技术性很强的战术性防御,而他则认为把所有的军队都放在身边,靠人多力量大,就能保住自己的老命。于是高第下令,放弃山海关以外所有的军事要塞,全体撤退到关内,美其名曰,坚壁清野。

明朝官兵,丢盔弃甲,涌入山海关,把无数的老百姓甩给了女真人,当时几百里内哭声震天,老百姓绝望之极,不少人没等女真人过来,就自己上吊***了。

努尔哈赤听了这个消息,一开始都呆了,天上掉馅饼了吗?甚至怀疑消息的真实性,不过后来证明这是真的,于是他立即出兵杀奔宁远。在他的心中,宁远现在应该是一座不设防的孤城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高第的命令在这里似乎行不通。宁远守将袁崇焕拒绝接受这个荒唐的命令,孤身率领一万余军民,死守孤城。

袁崇焕当时做了那么几手准备,第一坚壁清野,把城外的粮食老百姓全都弄到宁远城内,然后焚烧所有的村庄和房屋,给努尔哈赤留下一片焦土。第二因为兵力不足,他安排老百姓巡逻放哨,运送战略物资,广泛发动群众,让他们跟政府同仇敌忾。第三袁崇焕向城内的官兵们磕头,请求他们一定要支持自己打赢这场保卫战,尽管所有的官兵都认为这是扯淡,但被他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下决心和他同生共死,共赴国难。袁崇焕与手下宣誓之后,就静等着敌人过来了。

努尔哈赤很快就出现了,而且还是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出现在宁远城下。当时他的兵力六万,但是号称二十万,也就是差点是城内守军的十倍。由于高第的错误政策,女真人横渡辽河,几百里内如入无人之境,真叫一个爽。

其实袁崇焕也不知道努尔哈赤这个二十万大军的数字是真是假,真正人到了一万,目测根本是不准的,所以当时城内的军民都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公元1626年二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学习蒙古人“先礼后兵”的战术,先是以强大的君威恐吓城内,然后派人去劝降。蒙古人这一招其实很管用,他们西征的时候,好多地方就这么不攻自破。努尔哈赤学的也非常好,可不幸的是他遇到了袁崇焕。

袁崇焕打开书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开城投降,高官厚禄;拒绝投降,城破人亡。”挺简练,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袁崇焕心里点赞,努尔哈赤办事儿真敞亮。于是他也来了个敞亮的,直接回复:“我只知道死守,不知道投降。”

第二天,二十四日,努尔哈赤劝降不成,开始攻城,史书上形容当时的战况非常惨烈,城头上箭矢如雨,把女真人的盾牌都射成了刺猬,看来这四年的时间里,袁崇焕搞到了不少军需物资,不然岂能如此浪费。

努尔哈赤看到城池无法直接攻克,于是就下令改变战术,命人在宁远城的城墙上凿洞,女真战士于是拼命向前,也不知道怎么弄的,或者明朝的城墙是豆腐做的吧,居然在万箭齐发的情况下,让他们在城墙上凿出三四道高约两丈的洞口,有这功夫,直接杀进去不就完了吗?难道明朝人在上面看戏呢。

袁崇焕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令明军抛火球、扔火把,驱赶凿墙的敌军。可是女真人不退,而城墙马上就要被凿穿。危急关头,袁崇焕亲自带兵,用铁索裹着棉花,蘸着石油点燃,垂下来烧女真人。这个办法似乎奏效,女真人挖洞的战术失灵,只得后撤。

努尔哈赤可能认为袁崇焕已经黔驴技穷了,二十五日的攻击,必定能够攻克宁远城。可是没想到,人家袁崇焕一直留着大招没用呢。

正在女真人冲锋的时候,城头上忽然出现了几十门西洋大炮,轰隆隆的放了起来,几轮过来,虎狼一般的女真战士死伤一片,其余的全都吓得往后冲锋。努尔哈赤以前见过大炮,但是从没见过威力这么大的,对它的性能一无所知,更加是毫无准备。深深地以为,这玩意儿没什么可怕的。

于是他立即亲自率军向前冲锋,而且还喊出口号,要“以矛治炮”,结果在冲锋的过程当中,被炮火击中,后金军用红布包裹着他撤回军营,放声大哭。当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此人就是努尔哈赤,但很多人承认这一点。

而且这件事情也有佐证,努尔哈赤是1626年二月份被炮火击伤,后金军被迫撤离,而他本人在当年的八月十一日,据说是郁闷而死。因为他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这一次被不到一万人修理了六七万精锐,有点丢面子,于是死了。清朝人是这么认为,但实际上,他很可能是死于炮火。

努尔哈赤虽然死了,但是他对清朝所做的贡献不可磨灭,首先他是清朝的奠基人,再者他创造了满族文字,此外努尔哈赤首先确立了对蒙古的安抚政策,那就是利用婚姻制度加以笼络,这和中国早期的和亲政策不同,他们是互相嫁娶,而且后来满清的皇帝很多都有蒙古血统,算是一家人了。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扫一扫二维码 或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侠盗文学

回复丧失的清朝或者回复书号6614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