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五四好书网 > 短篇 > 声音的魅力

更新时间:2020-03-31 17:00:12

声音的魅力

声音的魅力 张皓翔 著

连载中 张皓翔丁凯

声音的魅力该小说的主角和配角叫张皓翔丁凯,是作者张皓翔非常有名的一本原创作品,目前已完结。全文讲述了知名主播张皓翔整合知乎17场live及首档私家课精华、按学员训练实践重新编写。这是一本写给非从业者的声音工具书,从声音的科学入手,用生动有趣的案例,简明扼要地讲述声音的有效训练方法,致力于帮助普通人掌握声音训练和表达的有效方法。涵盖播音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嗓音医学和传播学等学科门类,19年专业训练经验总结,2034小时学员互动心得,6万付费学员鉴证,是大众生活声音训练领域拓荒之作。

精彩章节试读:

1-1.好声音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本书能让你好听

你被声音触动过吗?无论是被好听的声音打动,还是被难听的声音打扰,或是因乡音难改而尴尬、因持续用声而嘶哑、因含混不清影响交流、因缺乏感染力而扁平。

总有一些时刻,我们本可以魅力四射,却因声音扣了分。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能拥有好听的声音,有些事的结果会不一样?

在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中,声音粗鲁、说话粗俗的卖花女,在语言学教授希金斯的帮助下,练出了动听的声音和优雅的表达。她以贵妇人的身份出席大使游园会,最终进入上流社会,收获了完满的爱情。

无独有偶,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二战前夕的一个真实故事,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患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在语言治疗师罗格的帮助下,他克服障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战前演讲,成为英国乃至世界反***战争的英雄。

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好声音总能为我们创造出关键价值,甚至改变命运。

那么,如何才能练出好声音呢?

从业近20年来,我被无数次问过这个问题,在提问者的眼神里,总藏着一点期待,就像《鹿鼎记》中韦小宝问澄观老和尚:

一指禅能速成吗?

“武痴”澄观大师立刻被问得怀疑人生了。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技艺都需要长期练习,哪儿有什么速成……

举个例子,你知道“胁生双翅”是什么感觉吗?

这是我入行培训时,专家讲述的呼吸要领。

“吸气时,后腰要像长出了一对翅膀。”

不瞒你说,我花了一个月都没有找到这种感觉,更别提什么“想象有一根气柱从丹田升起,贯穿身体,再从眉心透出”“声挂前腭”“关闭通道”了。

就像段誉初学六脉神剑,感觉时有时无,来时欣喜若狂,去时垂头丧气,搞得我每天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干这行啊?

你可能会想,这是老师在故弄玄虚吧?

还真不是。

一则,台里请来的都是一流专家,德艺双馨而且桃李满天下,怎么会跟几个毛孩子浪费时间。

二则,当体会到了之后,我发现老师描述得精确而微妙,还真的就是那个感觉,就得是那个感觉。

那就不能直白点,非搞得这么玄幻吗?

当我也开始指导新人之后,我理解了老师的做法。

——这可能是一次测试。

菩提老祖敲了孙悟空三下,然后背手离开,如果领悟不到,那还是早点下山,不要耽误彼此。

学艺,就是有门槛的。

因此,当知乎邀我开设“给普通人的声音课”时,我就碰上了这个无解的难题。

绝大多数学员并不打算从事与声音相关的行业,所以不会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可咱们已经确认了,一指禅是名门正派的武功,速成不了。

那还怎么教呢?没法教。

知乎是一个严谨的知识分享平台,而我在新闻单位工作了将近20年,总不能为了几个钱就跑到网上来行骗吧。

我对他们说,这做不到,这事绝对不可能。

随后我就去边境度假了。

那是一个充满了魔幻感的工业小镇,热气从巨大的烟囱冒出来,被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凝成宫崎骏式的云朵。你只要呼吸一次,鼻毛就会被冻住,变成一群正在打架的长枪兵。而就在这样的严寒地域中,室内却只需要穿短裤。

核载218吨的矿车在漫无边际的雪原穿梭,车轮有两个我那么高,车上拉的矿物来自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这几百吨的东西,一个驾驶员就能轻松控制。

我被那宏大尺度所震撼,更被这惊人的反差吸引,可能是严寒令人清醒,我像《三体》中掉进冰水的罗辑一样,看见了一个就在眼前我却视而不见的事实:

韦小宝是用枪的。

是的,韦爵爷行走江湖风生水起,靠的不是一指禅,他是用枪的。

那我还纠结一指禅干吗呢?!

网友只想知道怎么用微波炉,为什么非逼人家学厨艺?

人家不打算从事与声音相关的行业,更不打算学艺,只是想掌握一个实用技能。

不做油画大师,学会用数码相机不也挺好的吗?

“专业人士”需要一万个小时,而“厉害的业余选手”可就简单多了。

既然学习目的完全不同,方法和难度自然也大不一样。

就像当赛车手和考C照不是一个学法,就像韩寒和韩塞不是一个写法。

思路一通,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于是,就有了荣获知乎销冠的“皓翔声音课”。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写给非从业者的工具书,致力于帮助普通人掌握声音训练和表达的有效方法。

虽然是写给普通人,但也希望你会觉得这是一本严谨的书。两年来,我一共查阅了107本相关书籍和957篇正规文献,涵盖播音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嗓音医学和传播学等学科门类。

虽然是一本专业书,也希望你会觉得它轻松有趣,因为几乎每篇文章里都有故事,从“蛤蟆怎么谈恋爱”到“国王的练声秘籍”,这都是一些真实而精彩的故事。

这是一本书,更是一套多媒体资料,除了纸质书,在公众号上提供了额外配套的声音视频和图文资料,还有经过精心挑选反复修改的作品赏析。做课程的时候,我做了七大模块;写书时,也想真心诚意地仔细完成。

10年有10年的学法,一堂课有一堂课的学法,就像卖花姑娘、口吃国王一样,只要了解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建立正确的审美和价值观,人人都能练出好听的声音。

你也如此。

自己的声音不好听?

前段时间,有条微博被转发了2万多次,内容就一句话:“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声音难听啊?”

图1-1微博截图

这条微博下的热门评论里,大家开始集体吐槽:

金刚在108楼打飞机:不是觉得,是真的难听!

芫荽小米粥:打游戏开语音,队友说我声音像小学生也就算了,还是男小学生!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妙龄女子做错了什么?

扁歐萨斯:特别是从视频和录音中听到自己声音的时候,恨不得赶紧找个洞钻进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撩妹翻车现场:上次给你们播了30分钟……我回头自己一听……直接呕吐……

装睡的鹿先生:平时听自己说话声音觉得不难听,但是听到微信语音才发现真是难听。

你以为只有中国网民才这样吗?

不!美国人也这样!

在斯坦福最受欢迎的沟通课《高效演讲》中,讲座教授彼得·迈尔斯(PeterMeyer)就特意提到:

“许多人告诉我,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录音的时候。”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大家觉得自己声音难听,全都发生在“回听语音”的时候。

这不是巧合。

在这种普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坑人的科学原理。

大脑一直在骗我们:骨传导和空气传导

你在听自己的声音时经过了大大的美化!!

据说贝多芬在耳聋后,通过咬住一根木棍接触钢琴来创作音乐。

这故事可能有假,但道理绝对是真的。人听声音,分为两个通路,一个叫“空气传导”,另一个叫“骨传导”。[1]

别人听你说话和你回听自己的语音,是通过“空气传导”。

现代科学证明,我们听到的声音,来自振动的空气分子,它们通过外耳引起鼓膜运动,再激活内耳的小骨头到达耳蜗,振动里面的液体,刺激神经末梢,物理振动就此被转化成神经能量,并传递到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

而我们平时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你用力堵住耳朵说话,一样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这时候,声音是通过颅骨、颧骨、颌骨等的振动,使信号越过中耳直接传到内耳,一直送到大脑中枢。[3]

198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压电式水下扬声器,让花样游泳队的女孩们在水中也能听见音乐,好跟队友默契配合,完成动作,这就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例子。[4]

那么,通过骨传导和空气传导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说,通过骨传导听自己说话的声音,要更好听。

骨传导能直接滤除噪声,[5]让声音更纯净;

骨传导的声音没有衰减,不像空气传导,在音色和音质上都要受外部环境的干扰;[6]

骨传导不占用耳道,和空气传导分属两个独立的传导路径,能让你同时感受到两个不同的声源,营造出独特的听觉感受,[7]简直是环绕立体声了;

另外,骨传导语音还滤除了高频信号,[8]限制了最大输出,[9]这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但也会让你的声音听起来更加低沉厚实而有魅力。

图1-2空气传导v骨传导

所以,你现在肯定意识到了,为什么“平时听自己的声音感觉还不错”——加了这么多特效,当然不错了。

通过“骨传导+空气传导”听到的声音更纯净、更醇厚、更环绕、更立体、更丰富、更细腻,而我们毫不知情、信以为真,直到……回听了微信语音。

回听语音,是通过空气传导,别人听我们的声音也是,这约等于不修图就发朋友圈,完全是一个车祸现场,简直无法直视。

[1]余紫莹,许勇,杨军,等。骨导超声听觉感知综述。电声技术,2014,38(7):35-38.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丁凯,丁庆。音乐的传导方式——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乐器,1991(3):47.

[4]丁凯,丁庆。音乐的传导方式——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乐器,1991(3):47.

[5]吕磊,王福源,樊永良。骨传导技术及其应用。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85-86.

[6]辜磊,杨慧。试探普通话综合教学法的效果——基于实验语音的研究。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2014.

[7]朱晓峰。骨导电话传输性能研究。现代电信科技,2008,38(3):48-53.

[8]李敏杰。骨导和气导结合的语音增强系统搭建。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钱宇虹,梁力,江刚。正常青年人气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比较研究。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10(2):76-78.

假如你是笛子精:了解一些发声原理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谁不希望自己的声音更好听一些呢?

那有什么好办法吗?

你可能会担心:好听的声音是天生的吧?

天赋是很重要,但发声是一个可调控、可优化的整体系统。通过掌握正确发声方法,努力练声、科学用嗓的话,普通人一样可以拥有“动听”的好声音。

下面有两个“奇葩”问题,能帮你弄清发声的原理。

有人问:语音发声学从本质上说,到底是个什么学问?

有人问:如果人是一件乐器,那是管乐器还是弦乐器呢?

物体通过振动而发声,规则振动产生乐音,不规则振动产生噪音,所以,语音发声学的本质是物理学。

人的发声器官和双簧管很相似,声带相当于簧,共鸣腔相当于管。从人的咽腔和口腔可以变化长短来看,又像一个伸缩长号,声带相当于吹号时唇的作用。[1]

图1-3双簧管与伸缩长号

当然,人类的发声系统比任何乐器都复杂得多。

我们大多数的发声器官主体都是肌肉,具有弹性和控制力,它们的形状是可塑的,相当于一件腔体可以自由变化的超级乐器,长短、粗细、宽窄都可以变化自如。做这样的类比,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发声的基本原理。

不过西洋乐器都很复杂,方便起见,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支笛子,因为人的发声过程跟吹笛子非常相似。

图1-4笛子的发声结构

你看,吹笛子首先要吹气,这是发声的动力;气流冲击笛膜,发出了微小的基音,这叫声源;气流把基音送进笛身,把它放大和美化,这是共鸣。

要想发出不同的声音,还要靠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这就是最后的“塑形”。

对应到你的发声过程,我们就从物理学跨到了生理学——用膈肌和腹肌来驱动肺部的空气(吹气),冲击喉部的声带(笛膜),发出基音并送入口、鼻、胸腔等共鸣腔(笛身),最终通过唇舌“塑形”(笛孔)完成语音发声。

这四个步骤,刚好能对上语音发声学里的四大控制训练:呼吸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和口腔控制。

通过训练,强化这四大控制能力,我们就会获得声音的弹性,最终让“情”“声”“气”结合,发出动听有魅力的好声音。

所以你现在能够得出结论:

人的发声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咬字(构音)器官四大部分。

我们练声,就是要加强气息和口腔的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共鸣作用,减轻声带的额外负担,从而发出通畅、圆润、清晰、有弹性的声音。[2]

这个原理有点抽象,但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支成了精的笛子就好理解多了。

[1]吴秀坤。发声器官的构造与功能。中国科技信息,2006(06):243.

[2]徐恒。播音发声基础训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0(3):59-63.

学会卷腹,能不能长出八块腹肌?练习的意义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这样的故事:

经过高人点拨,主人公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那么,了解了发声原理,就能让我们的声音变好听吗?

不能……你还得把那几块肌肉练到有力而收放自如!

影响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知识分为四个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把认知过程分为六个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如果你以知识维度为纵轴、认知过程维度为横轴,你会发现,人类智力的精华分散在不同的坐标。学习是为了在行为和认知上发生改变,所以教育的目标也要对应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大维度中。

有些学科,只要理解基本原理,记住一套简单的方法,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陈海贤老师教了我一个小技巧:每天记录三件快乐的小事。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几年,一直到现在。它帮我从小事入手,重建了积极的状态。

再比如,在我特别“有效率”,沉迷“番茄工作法”的时候,李松蔚老师告诫我,每天都要安排一个纯粹为自己而活的半小时。我照做了,事实证明,这半个小时保持了我心境的平衡。

两位非常出色的心理学者,以他们对专业的深刻理解及经验,化繁为简,通过一两个关键提示,改变了我的生活,这是认知和情感教育。

但声音训练的基础规律则有很大不同,事实性、概念性的知识,我们一听就懂,教你怎么做动作的程序性知识,也很容易掌握,但是,一旦进入生活状态,肌肉习惯的力量就会把我们打回原形了。

用健身来打比方,呼吸要练膈肌、腹肌,口腔要提颧肌、练唇舌,这就是健身,只是和我们在健身房里练的肌肉不一样而已。

光知道卷腹怎么做,是肯定不能让你长出八块腹肌的。

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固然重要,但最终促使你发生改变的,是刻意练习。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点沮丧,怎么这么难啊?!

但还有两个好消息在等着你。

一、声音训练的学习曲线是先难后易

第一阶段,你已经了解了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差别,意识到自己声音的问题所在,开始学习知识和方法,这时你会感觉很轻松,因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这就可能会让你放松警惕,觉得这事很容易。

第二阶段,你会发现,该懂的你都懂了,做做动作也不难,可声音就是没什么变化。或者说,比画了一个星期,什么进步都没有,甚至连自己练得对不对都不知道,非常沮丧。经验表明,大部分人会在这个阶段放弃。

第三阶段,坚持练下去,通过至少21天的刻意练习,开始感觉到一些明显的进步,受到鼓励,再慢慢坚持100天,初步形成习惯。这时你把前后两次的测试录音拿出来对比,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变了。

第四阶段,因为长期的练习,你养成了科学发声的好习惯,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保持这个能力水平,就像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

在这点上,声音练习就跟健身不一样,健身成功之后,要花很大精力保持,稍微放松就会反弹,而健声的正确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就是自动运行,基本上等于开了外挂,自动升级。

图1-5声音训练的学习曲线

二、基于第一个好消息,声音训练有特别大的学习红利

你平时出门买东西,一千块钱的包跟一万块钱的包,质量能差10倍吗?

当然不会啦,略好一点点而已,但买东西就是这样,开始是一分钱一分货,接下来就是一毛钱两分货,再然后是一块钱三分货。

这没什么不公平的,无论是消费还是学习,都存在这个规律,越往后,提升越难,需要支付的成本越大,完全不是等比上升。

所以,对我们来说,按“二八原则”,花20%的时间精力,拿到通识教育和必备技能里80%的收益,是最经济、最合理的选择。

比如声音训练领域的提颧肌,只调整这一个小动作,就能让你在跟客户打电话时,声音悦耳度明显上升,这就是这个训练的学习红利。

以较小的代价付出基础成本,拿到最大比例的学习红利,这真是太划算了!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本节小结

总结一下,因为声音的传导路径不同,导致你不了解自己的声音,因此要经常听听自己的录音,获得正确的反馈。

发声类似吹笛子,拥有好声音,首先要进行肌肉训练,要做好呼吸、喉部、共鸣、口腔四大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呼吸和唇舌的力量训练开始,养成新的肌肉记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如果我足够勤奋,我能练出像那些电台主播或者配音大咖一样的声音吗?

18年前,我也曾问过这个问题。

当时我刚考进电视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连前后鼻音都分不清。力排众议,坚持把我招进台的潘红老师跟我谈了一次话,还提到了她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些往事。

入行前,她在转播台当值机员。转播台就是那种架着很多天线,专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机构,都是建在高山上,远离城市。所谓值机员,就是长年累月坐在机房,看着机器,如果发现异常,就要负责处置的人。

枯燥、单调,一天天重复,这样的工作一眼望不到头,很多人因此放弃了努力,但她一直有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这些机器里能传出她的声音。就这样,她每天带着一台收音机,从模仿开始学习。

没有老师指导,就只是长期坚持自我训练。

靠梦想、好学和勤奋,最终她考进了电视台,当上了播音员,又成长为一名知名主持人、节目制片人。

书稿完成时,我找老师确认细节,她却特意叮嘱我说:“我不建议你写我,而且我不认为每个人都能成为有声语言艺术的传播者。当年是有一位北广(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非常赞赏我的声音,我才选择这一行。我对你也是一样,你有一副天生的好声音,这不是勤能补拙的。嗓子是天生的,得感谢父母,勤奋是自己的,勤只能补拙,补不了器。可别让缺乏这方面天资的孩子误以为播音员主持人光靠勤奋就可以做了。”

我非常理解老师的担心,她是一个严谨而负责的人,她担心我在书中片面渲染放大了勤奋的作用,从而误导一些不适合从事这个职业的年轻人。

的确,在艺术创作中,想取得最后20%的成就,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的。

但对并不打算从事此行业的你来说,以勤补拙,不让声音成为短板,进而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情感加分,这完全可以做到。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就算你想当主持人,声音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回想一下当今受欢迎的主持人吧,声音固然重要,但智慧和思想才是他们的核心价值。

而真正靠声音吃饭的配音大咖,也分两种,一种是听了让人震撼的主角声。但一部作品里总不能全是主角吧,如果立志从业于此,做好配角也是值得努力和令人尊敬的方向。比如黄渤,他的影帝之路就是从给小怪物配音开始的。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Tip两个你最关心的问题

Quetion1

最常问的问题,老师你讲得真好,是不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声音就能够变好听?

Anwer

是,也不是。

前面我们了解了声音训练的本质是体育健身,是肌肉训练,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领域的经验来类比。建立认知、学会动作相对容易,像健身一样,难在坚持刻意练习,所以如果我片面渲染听我的课程有多么重要,而有意无意回避声音训练是肌肉训练这一本质,那你可得长个心眼了。对,正确答案是,看了这本书,并且维持最低程度的刻意练习,你的声音就会变好听。

Quetion2

太好了,我现在就要声音变好听,所以这个最低程度的练习时间是多久?

Anwer

恭喜你,正确的方法加上刻意练习,你即将获得动听声音的人生红利了。一般来说,有声语言艺术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一天需要练习至少一个小时,但是对你来说,我要求你每天至少刻意练习5分钟。绝大部分学员在看到这个要求时,都会在心里暗暗怀疑,认为我是在夸大其词。5分钟有什么用啊?5分钟谁做不到呀?实际上做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坚持每天刻意练习5分钟,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任务。所以不如我们就从5分钟做起,我也可以保证,如果你真的能够坚持“100天5分钟”的刻意练习,你的声音一定能够有一个质的提升。

更多免费章节阅读推荐: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