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五四好书网 > 历史 > 老佛爷不高兴

更新时间:2019-12-06 17:04:11

老佛爷不高兴

老佛爷不高兴 端木赐香 著

连载中 章立凡老佛爷

主角是章立凡老佛爷的书名叫《老佛爷不高兴》,这本书是作者端木赐香倾心创作的一本出版风格的小说,小说文笔极佳,良心作品。下面看精彩段落试读:老佛爷专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最鄙视女人的国度,居然被一个女人玩弄于股掌近半个世纪。武则天咱就不说了,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女人还没有开始裹脚,那时候的中国寡妇还能再嫁,那时候的中国阉儒还没有发明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生化武器”……老佛爷她老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大清尚有人耶?有,这个人就是他老婆懿贵妃!

精彩章节试读:

缘起我为什么要写老佛爷不高兴

老佛爷专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最鄙视女人的国度,居然被一个女人玩弄于股掌近半个世纪。武则天咱就不说了,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女人还没有开始裹脚,那时候的中国寡妇还能再嫁,那时候的中国阉儒还没有发明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生化武器”……

老佛爷她老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大清尚有人耶?

有,这个人就是他老婆懿贵妃!

但是这一切都构不成我写老佛爷的理由。从感情上讲,我不太喜欢她。从理智上讲,我从没想到要写她。作为执政者,她是一个封建帝王;作为女人,她是一个寡妇。封建帝王,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下来,那是一串长长的名单,但是,除了我们河南帅哥袁世凯有特别的研究价值外,其他帝王构不成文化基因上的突变与体制上的突破,因此都是不咸不淡的话题;寡妇,中国两千年的社会下来,可以组成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军团。这军团的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反人性与反社会,可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反动性,慈禧又远远不如祥林嫂那样的底层女人更具代表性。只不过,既是寡妇又是最高执政的,在中国历史上倒是不多。而且慈禧所面临的棋盘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作为封建帝王,她既面临了中国历史周期率中的末世,又摊上了世界格局下中国文明的衰世——正如西方学者所言:“明朝的没落是中国历史的一幕,而清朝的灭亡则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周宁:《世界是一座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页。作为寡妇,她既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还跟养子闹了别扭,自己也没敢明目张胆地牝鸡司晨。在中国的宗法政治语境下,家事就是国事,国事就是家事,不论是家事还是国事,老佛爷都没有搞好;能搞好的,我们至今还没有见过;既然没有见过,我们就不能苛求老佛爷了。老佛爷有她昏庸的一面,那是权力使然。中国式的政治运作,只能使权力者的智商越来越下降,因为子民百姓干脆没有智商。这也叫互相成全,你愚民,民愚你,在自己的历史循环圈里,差不多能维持二三百年;维持不动后,崩盘;子民百姓再造一个大救星,然后下一轮转盘开始,跟蒙着黑布低头拉磨的毛驴一个情境。老佛爷也有她开明的一面,搞洋务,搞维新,搞***。从器物改革到制度改革,百尺竿头,谨慎挪移。虽然是大势使然,但是她的改革,后面也没人超越不是?

缘起我为什么要写老佛爷不高兴最终动笔,却是缘于网上的一次玩笑。其时中国大地上,刚刚横空出世一本民族主义的书:《中国不高兴》,也许大家更熟悉它胞哥:《中国可以说不》。

中国可以说不,乃是新时代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一个标签。近几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但是每一个高峰,都没有超越当年义和团的高度。当然了,他们可能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而是借民族主义情绪炮制、炒作、贩卖他们的书罢了,说穿了,它就是个“民生”问题,借民族主义情绪挣俩小钱,生存和生活。挣得多了,选择移民海外,既可以享受西方的政治民主与社会福利,还可以境外卧底,回过头来向国内兜售他的爱国情操,试图名利双收!如果说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那么在中国,它还是奸商的生意场!

如果说大清时代的民族主义情绪还都是真的,那么现在掺假的就多了。更诡异的是,假民族主义者反而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的引领者,而真民族主义者则是被引领者,真者乃至成为假者的工具。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假者与真者一齐在路上狂奔,造成了一种声势。假者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要求停下来,真者无停的意识,依照惯性继续往前冲,结果不是自己跌个狗啃地,就是把假者踩上几脚。公民意识比较到位比较健全的社会,玩民族主义,也许还能玩好,因为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前提乃是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比如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推翻了神权与王权,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民族国家取代王朝国家后才出现的。正如美国学者汉斯·库恩所言:“民族主义没有人民***观念作为先导是不可想象的。”王立新:《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一句话,我们这样的臣民社会,注定玩不好民族主义,不是玩出悲剧,就是玩出闹剧。

当年的义和团有揭帖云:“传一张能免一家之灾,传十张免一方之灾。”或云:“传三张,免一家之灾;传十张,免此方四邻之灾;如见不传,必受刀头之罪。”中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现在的国人给你发短信云:“妈妈,没有您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我春夏秋冬的欢笑。谢谢您给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与成长。母亲节快乐!转发给6个人以上,上天保佑母亲幸福安康一生一世,如不转发,就有不祥之气笼罩……发吧,反正发了没坏处……”或者:“风是雨的呼唤,雨是情的交融,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母亲。将此条短信转发给6位好朋友,你的母亲今年就会很平安,别偷懒,为妈妈值得!”

接到这种短信,我第一反应就是:哪个娘生了这么个弱智儿女?前半截还是人话,后半截就是闹鬼,连裹挟带恐吓了。所以我的第二反应一般是,一个也不转发,一个朋友也不折腾。谣惑止于智者,我娘有我这样聪明厚道的女儿,就是她的幸福安康所在!那么发这种义和团式的短信有什么好处呢?第一,运营商数钱数到手发酸;第二,传播弱智感染白痴!

中国的运动之所以容易发动,就是由于群众容易被运动。中国的群众运动,确切的叫法应该是运动群众!中国可以说不,何尝不是一种群众情绪的被运动呢?

总之,出于种种理由,“中国可以说不”早已成为我写作说话时的一味调料。不过这种调料并不是始自于我。王小波说他在外国时,经常有外国友人一脸笑意地问他:听说你们中国人都在说不?小波讲这故事,就憋了一脸坏笑。没想到我的朋友王一名更坏,认为“中国可以说不”不够形象生动,应该改成“中国可以说呸”。在外面开会游玩,他动不动就来这么一句,笑死人不偿命。没想到,“呸”还不够,中国又不高兴了。有鉴于此,在凯迪的猫眼看人,我不无调侃地宣布说:我下一个写作计划是《老佛爷不高兴》。你中国不高兴,我老佛爷还不高兴呢。没想到话音一落,网友即轰然叫好,更有编辑朋友撵着我要订出版合同。

站在历史的全方位角度,我们固然要谴责老佛爷;可是站在现实的逼仄角度,我们又会觉得老佛爷独迈千古。那么这个书的基调如何把握?还有,我写作的动机本是出于对《中国不高兴》一书的调侃,那么具体写作时如何化调侃为讽喻,鉴往以知今?

本书的章节目录不无恶作剧地模仿了《中国不高兴》。《中国不高兴》分三个部分,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中国不高兴》的第一部分是“中国为什么不高兴”,本书的上篇是“老佛爷为什么不高兴”;《中国不高兴》的第二部分是“中国的主张”,本书的中篇是“老佛爷的主张”;《中国不高兴》的第三部分是“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本书的下篇是“放下大菩萨塑渺小之目标”。

总之,模仿别人的小样,至少样子上要做到活灵活现。至于内容,还是我一惯的风格与主张。历史在哪里扭曲,我们就在哪里突破,说真话,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

章立凡先生戏称我为“历史顽主”。这本书,应该更多地体现了我的“顽”意。拿历史玩现实,拿现实玩历史,直到玩得你分不出历史与现实,梦回了大清王朝,我就算达到了目的,一旁憋不住地坏笑。所以,没有玩心者,不具备起码的幽默感者,就不要看了,免得不高兴,找我算账,我可赔不起,我啥都不差,就差钱!

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中国不高兴,后果很严重。而且这后果更多地体现在内伤方面,也就是自残。历史不息,自残不已。

长吁以掩涕兮,哀中国之自残!

短叹以明志兮,哀历史之循环!

别拦我,我不会跳楼的。我瞪眼看中国历史跳楼!

海涅有首著名的爱国诗歌,名叫《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中国的语文课本上,经常出现它,不知最近几年是否还出现过: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

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

“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

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求祈;

我们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

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

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

他榨取我们最后的一个钱币,

还把我们像狗一样枪毙——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

这里只繁荣着耻辱和罪恶,

这里花朵未开就遭到摧折,

腐尸和粪土养着蛆虫生活——

我们织,我们织!

“梭子在飞,织机在响,

我们织布,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这诗很能引起我的通感。我在写老中国的尸布,我要写进去三重诅咒,我写,我写!

引子老佛爷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引子老佛爷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凌晨,大清第七代皇帝咸丰于日理万机、焦头烂额中因病不治,逝于热河(现承德)避暑山庄,享年三十一岁(注:咱中国流行虚的,年龄也是,所以本书此后凡出现中国人年龄,皆按民间传统以农历计虚岁,至于卦师们按立春计岁的规制咱就不守了)。其唯一的儿子,六岁的载淳继位,年号祺祥。

大清这艘破船,经历了两次***战争,撞死了两位船长,下一步准备驶向何方?小载淳不知道,他爹给他指定的顾命八大臣不知道,也许只有他娘知道!?

他娘,大清第一寡妇叶赫那拉·杏贞。

叶赫那拉·杏贞,小名杏儿。少数民族,满洲镶蓝旗人,后改隶镶黄。虽然八旗满人整个儿高于汉人,但其内部照样分了等级:上三下五。镶黄、正黄、正白乃上三旗,担任皇宫禁卫等任务,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亲自控制,地位较崇;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称为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由诸王、贝勒统辖,地位较低。咸丰死的这一年,升级为太后的杏贞做了帘子后的国家领导人,就开了后门,把自家的旗籍成分做了涂改,由下五混进了上三!

闲话少说,晴天一声雷,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日),杏贞出生了。

出生圣地,北京西四牌楼劈材胡同。她爹,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在女儿进宫前还是山西归绥道来着,待咸丰二年(1852)女儿一进宫,女婿就给了他宁池太广道这个肥缺,正四品(略高于现在的正局级干部)。她爷,景瑞,最高做到刑部郎中,正五品(正局)。她老爷爷,户部银库员外郎吉郎阿,从五品(大清中央银行负责人,约等于副局)。

她八辈子祖宗,最著名的有康熙重臣纳兰明珠和明珠之子、大才子纳兰性德。好多人认为慈禧乳名“玉兰”,甚至把人家的出身地搞了很多处,从安徽芜湖窜到内蒙古呼和浩特,从甘肃兰州横到浙江乍浦,从山西长治回溯到北京,跟抢亲似的。现在更有抢尸的了,比如我们安阳,不管考证是否充分,抢先宣布曹操墓就在俺们这疙瘩,搞得其他地方的同志很被动,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直喊曹操墓谁没有啊,河北邯郸磁县也嚷嚷说曹操墓不在别处就在俺们磁县索井村!曹操如果泉下有知,也算体验了别样的五马分尸之味。同理,杏贞再亲民,也不能每处都出生一回。我觉得,凡不涉及价值判断的,比如这种家谱琐屑,我们最好信从叶赫那拉后裔的说法。具体来讲,我采用的都是那根正的说法。

老佛爷不高兴那根正,原名叶赫那拉·根正,虽然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但是人家的爷爷叶赫那拉·增锡却是生在龙旗下,长在旧王宫。增锡的父亲是叶赫那拉·桂祥,桂祥乃是杏贞的弟弟,桂祥的女儿、增锡的姐姐静芬后来被她姑姑杏贞弄进宫里做了光绪皇后,即后来的隆裕皇太后。也不知这姑娘是谦虚还是营养不良,有限的几张照片中总是弯腰驼背含胸缩肩的,整个一“败仪天下”。至于智商,可能也高不了,至少比她姑姑差远了,否则也不至于被袁世凯玩得滴溜溜转,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简单总结一句吧,隆裕是那根正的姑奶奶,杏贞是那根正的老姑奶奶。所以,姑奶奶们的人生履历,还是人家侄孙说了算!

杏贞四岁时开始在家馆读书写字,一直读到十四岁,人称美才少女。咸丰元年(1851),十七岁的杏贞被组织上选为秀女。咸丰二年(1852),十八岁的杏贞被她的老公、大清最高领导咸丰封为兰贵人,入宫进驻储秀宫。贵人职称偏低。清制,皇帝老婆共有八级。第一级皇后,第二级皇贵妃,第三级贵妃,第四级妃,第五级嫔,第六级是贵人,第七级常在,第八级答应。据张鸣说,他们人民大学也是这样搞的,从讲师到教授划拉出十三级,比皇宫里还多了五级,可见大学之大。兰贵人这算是第六级吧,起点不高。不过事在人为,贵人明白,既然不能一步登天,那就一级一级地往上爬吧,大学教授也都是这样搞的嘛。咸丰四年(1854),由于长得好兼干得好——用普通话来讲,乃是以美色得宠;按野史讲,是用金钱买通内侍,让他们引导咸丰走近圆明园的“桐荫深处”,杏贞其时正在那儿大唱“同一首歌”,坐观老人,许指严:《清代野记·十叶野闻》,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于是咸丰就被钓上了。总之,杏贞晋级了,被提拔为懿嫔。咸丰六年(1856),干得太好了,给老公生了个儿子,政绩突出,再次晋级,是为懿妃。可以说咸丰从继位到现在N年了,勤勤恳恳地在后宫耕耘,愣是结不出一粒子来。咸丰五年(1855),丽贵人倒是生了,可惜是个丫头。现在懿嫔生了个儿子,革命后继有人,喜得咸丰诵诗云:“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欣率土万斯人。”天嘏:《满清外史》,选自《中华野史·卷十·清朝卷(上)》,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第8368页。

高兴之余,当然是提拔孩子他娘。不过高兴得有些过头,不由分说就把他爹和全国人民都代表了。因为这诗句的意思是:老爹道光在天之灵六年了,眼巴巴的等孙子呢,这下可高兴了;还有,全国亿万人民由于有了新的小主子,用鲁迅的话来讲,有望做稳了奴隶,所以也欣喜万分。可见,中国人民被代表被幸福,也是很有传统的。咸丰七年(1857),随着儿子的茁壮成长和咸丰长期的“点球”失误导致其他后妃们没一个能生出其他的皇子来,加之咸丰的高兴劲儿一直缓不过来,所以懿妃第三次晋级,是为懿贵妃,由于前面没有皇贵妃,懿贵妃就算是第二把交椅了,仅次于皇后。是年,杏贞二十三岁。

历史充分证明,女儿也是传后人,生男生女一个样。说实话,大清的百姓要是生个儿子做了皇家太监,倒不如生个女儿做皇家后妃呢。当然了,后者是汉唐雄风时代的汉人才能摊上的美差,自从大清入了关,这彩票就轮不到汉人头上了,因为大清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奉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满汉不得通婚,汉人家的女儿那是无缘进宫的,这叫“汉不选妃”。当然汉人也不算太吃亏,因为大清政府还规定“满不点元”。也就是说,满洲人科举考得再好,也不能进前三元:状元、榜眼与探花,也叫三鼎甲。这叫堤内损失堤外补,汉家女人用自己的肉体牺牲给汉家男人换来了科举前三名。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位为之牺牲的女人,看来这种牺牲也是有传统的。野史传说,杏贞的老公咸丰在“汉不选妃”方面做了一些手脚,以打更需要购进了诸多汉女。说是让这些女人打更,其实是咸丰给她们“打更”——其中最受宠幸的四个更女被咸丰赐曰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是为四春。但是再春也仅是皇家三陪的角色,编制外的,职称也是没有的,所以汉人们只好重男轻女了,至不济,生些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之类的好男儿权作弥补与安慰!

幸福的女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现在,杏贞不幸做了寡妇,其情何堪?

普通的寡妇吧,哭丈夫的时候少不了几句“你这个挨千刀的,你这个狠心的,怎么舍得下我们孤儿寡母”云云。问题是杏贞不是普通的寡妇,不能如此凌迟丈夫,口头上也不行。一国首脑老婆,人称第一夫人,那么一国首脑遗孀,是不是就该称第一寡妇了?理论上讲,咸丰死后,大清的第一寡妇应该是皇后钮祜禄氏。鉴于理论与实践的经常性脱节与远远的挂不上钩乃是大清特色,鉴于钮祜禄氏智商与情商的严重低下及她在政治舞台上的实际地位与渺小作用,更鉴于杏贞对咸丰政治遗嘱的发挥性继承及其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寡妇的一妇专权万夫莫开的巾帼气度,所以大***正的第一寡妇非杏贞莫属。既然是第一寡妇,哭丈夫的时候就不能混同思想觉悟不高的一般老百姓了。再说了,杏贞才二十七岁就守了寡,不悲痛也对不起自己。

好歹生了个儿子,还是咸丰唯一的儿子,没有竞争对手参与竞标。虽然年龄小了些,六岁,但在天朝做皇帝,是不论年龄的。也叫不幸中的万幸吧,六岁的载淳顺理成章地接班做了大清皇帝。小皇帝登基后,谕内阁给两个娘上了尊号:钮祜禄氏升级为母后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升级为圣母皇太后;前者住到了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的东暖阁,后者住到了西暖阁,所以又有了东太后与西太后的俗称。一个月之后,儿皇帝又谕内阁,给两个娘上了徽号,前者为慈安,后者为慈禧。

孤儿寡娘,其情何堪。更不堪的是,咸丰临终前任命的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有些不合拍。如果说钮祜禄氏由于她的低智商与低情商和无欲无求的品性好歹能赢得肃顺八人帮的一些尊敬的话,那么叶赫那拉氏正相反。明朝之后,中国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但有才,写字读书绘画批奏折,都行,虽然免不了诸多错别字;还有欲,权欲、人欲、女人欲一大堆。据说后来丁宝桢杀安德海,还故意晾其尸来着,似乎想让臣民看清楚,小安子那东西确实被阉净了,也算侧面给太后平了反,免得百姓吃饱了没事干道路以目甚或嘈嘈切切错杂弹制造谣言赢得诽谤罪。不过,即使这样,按照当时的正统标准,杏贞也算是多重“缺德”了。

肃顺作为中国男人中的男人,对杏贞这种“缺德”女人还是有些侧目的。作为杏贞老公的第一亲信,肃顺也知道,咸丰早就有些不太喜欢杏贞了。咸丰身为大清后宫唯一的男人,天天与女人切磋交流,敦交睦好,当然不会太憨,早隐约觉出,孩子他娘不是个好东西,为此他甚至想到了钩弋夫人——汉武帝杀母留子的故事,并为此探过肃顺的口风,据说肃顺吓得不敢吭气儿。当然另有其他版本,说是肃顺启发咸丰效仿汉武的,咸丰不但没听从,还在酒后泄露给了孩子他娘。充分说明,人家两口子床头打架床尾和,第三者最好不要掺和。事实上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如何肃顺算是得罪了杏贞。现在老公死了,肃顺智囊团的存在与骄横,让她很不高兴。小寡妇化悲痛为力量,抹掉眼泪上战场,一举发动了辛酉政变,成功粉碎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人帮。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小寡妇出手就这么漂亮,足足奠定了她“我是寡妇我怕谁”的底气,以致最后发展成这样的思想精神:谁让我一个人不高兴,我就让他全家不高兴;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就让他永远不高兴!

按慈禧娘家代表那根正的说法,慈禧拥有的是“不快乐的青春”。叶赫那拉·根正,郝晓辉:《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金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00咸丰活着的时候,慈禧因漂亮而受宠,引来了诸多嫉妒、闲话与陷阱,她不得不接受挑战;咸丰死后,肃顺八人帮欺负孤儿寡母。二十七岁的小寡妇不高兴,发动政变,开始了第一次垂帘听政!按祖制,两太后应该居住慈宁、寿康、宁寿等宫,但为了方便听政,就住进了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后殿。慈禧住西耳房,当时名为“平安房”;慈安住东耳房,当时名为“绥履殿”。载淳亲政后,慈安移居东六宫的钟粹宫,慈禧移居西六宫的长春宫,快乐的日子就这样继续下来了。

问题是没高兴多长时间,寡母的独子同治皇帝又死了,时为同治十三年(1875),慈禧四十一岁。守寡十四年,资深寡妇最大的痛当是:中年丧子!按娘家人那根正的说法,慈禧“所有的幸福都结束了”。同上,第30页。

一个寡妇的幸福结束了,陪葬的却是大清全体臣民!

也不知哪方专家说过,一个女人,最适合她的是三个孩子,否则精力充沛的她会无事生非的。这话我信,能量守恒嘛,母爱也是一种能量,总得让她有事干。潘金莲若与武大郎生了三个宝宝,与西门庆勾搭成奸的偏好与“性”趣将大大减少,甚至没有。中国现在的社面上也很流行情人制、一夜情甚至礼貌性上床……但是说慈禧红杏出墙,似乎又不大可能,后宫里一溜的宫女与太监,纵有贼心,也没贼与你搭配啊。宫外恁多爷们儿,也没人敢跟她讲“礼貌”。她又不好意思像武则天那样,公开的牝鸡司晨兼包养二爷团什么的,只好把全部能量灌注到国家大事与自己的吃喝玩乐上了。她把自家妹妹婉贞与老公弟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四岁的载湉抱进了宫中,收做了儿皇帝,是为光绪。从咸丰这方面排,光绪是侄儿;从慈禧那方面排,光绪是外甥。像慈禧这种女强人,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谈不上爱,对载湉这样的侄儿兼外甥,更是铁定后娘心了。

瞿鸿禨记载,慈禧曾跟他感叹曰:“皇帝入承大统,本我亲侄。以外家言,又我亲妹妹之子,我岂有不爱怜者?皇帝抱入宫时,才四岁,气体不充实,脐间常流湿不干,我每日亲与涤拭,昼间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节其饮食。皇帝自在邸时,即胆怯畏闻声震,我皆亲护持之。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唯恐不至,尚安有他?”瞿鸿禨:《四种纪略》,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那根正也说,他老姑奶奶一开始也想把这孩子视为己出来着,只是后来越来越失望。此话也许对,因为我们没法考证,更没法诛心,断定慈禧一开始就是个后娘心。但是我们可以看结果,按我的评价,娘亲不亲,主要得看孩子在娘面前敢不敢撒娇、耍赖、耍横。光绪老大不小了之后,在慈禧面前都一副乖孩子的模样,个性不像同治那样混不吝,与他娘玩二百五什么的,这应该就是后娘与亲娘治下孩子的显著差别了。

总之,刨除遗传的因素,同治的骄横与光绪的懦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能说明慈禧做亲娘与做后娘是有所不同的。不过也不知这后娘咋想的,武则天给自己创造一个单独的名字:武曌;这后娘却给自己创造一个单独的称呼:亲爸爸!如果说“明空”反映了武皇的政治诉求与人生境界的话,那么“亲爸爸”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别里别扭。日常口语中,满族人称爸爸为“阿玛”,称妈妈为“额娘”,而“爸爸”,则是“额娘”的尊称,一般只有掌家的嫡母(正妻)才可以配享。如果说“爸爸”显示的是慈禧掌家的正宫太后的威风,那加个“亲”字干吗?大清版的爹亲娘亲不如老佛爷亲?

光绪称慈禧为亲爸爸,与此同时,宫里宫外的人开始称慈禧为老祖宗、老佛爷。老祖宗还好理解,《红楼梦》里的贾母就被一干人等一口一个老祖宗的招呼着。至于老佛爷,据说来源不少,第一,它是清朝皇帝的特称,就像宋朝皇帝特称“官家”一样。第二,据说是光绪初年,慈禧二度垂帘时皇宫“大秘书长”李莲英拍马屁的结果——李“秘书长”在北京万寿寺大雄宝殿三世佛的后面另建一慈眉善目的***坐像,当着文武百官与寺院住持之面认定太后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菩萨,并带头跪下大喊“老佛爷”。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横行天朝,资深寡妇开始向老寡妇过渡!

老寡妇越来越不高兴。光绪二十年(1894),老寡妇六十岁了,想大办生日。偏偏小日本捣蛋,甲午战争爆发。小日本捣蛋也就算了,国内某些大臣也捣蛋,建议老寡妇停止挪用海军军费扩建她的颐和园,以至于老寡妇咬牙切齿地说出了她的名言:“今日令我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戴逸,杨东梁,华立:《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儿皇帝光绪富国心切,强国心盛,病急乱投医般,跟“广东小人”(恭亲王老六语)康有为搅到了一起搞什么劳什子维新,维得老寡妇与既得利益集团和顽固派们“心神不宁”,于是乎,她又政变了,时惟光绪二十四年(1898),旧历戊戌年,所以称戊戌政变。老寡妇六十四岁,开始了第三次垂帘,名曰“训政”!

年龄越老,脾气越大,训政也觉得不够解恨。既恨光绪对她的负心,更恨“广东小人”康有为对光绪的忽悠,还恨日英等东西洋人对“广东小人”的庇护和对维新的支持。于是老寡妇想废掉光绪,另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没成想外国人严重干涉大清内政,***并声明:除了光绪,其他中国领导人他们一概不承认,还说什么后果自负!老寡妇一听就冒烟了。载漪又从背后添了一把火,搞了张“勒令老太后归政”的所谓洋人照会。这下完了,老寡妇干柴失火,豪迈千古,同时向十一国列强宣战。宣战就宣战吧,问题是老寡妇的宣战与众不同,完全无视当时的国际游戏规则,对外没给任何一个国家下最后通牒,仅对内下发一个“俺实在忍受不了”的诏书,以至于一些高级将官不知道该跟谁开战,回问中央咱到底与哪国失和了?更要命的是,太后所谓的开战就是让官军与义和团特攻队攻打外交使馆与租界区,不分哪国,见洋人就杀,遇洋货就烧,逢洋字就骂,沾洋气就打。朽屋遭暴雨,破船遇飓风,天朝陷入了庚子之乱……历史证明:老佛爷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天朝路在何方,天朝如何崛起?

过去仍旧在向我们招手,历史依然是未来的路径。老佛爷不在了,但她的精神犹存!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去体味那历史的吊诡吧!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

扫一扫二维码 或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蚂蚁推书

回复老佛爷不高兴或者回复书号4594 阅读全文

×